張介嶺:從天津會談看中美關係風風雨雨

2021-07-30
張介嶺
香港媒體主筆協會成員、太和智庫高級研究員
 
AAA

WhatsApp Image 2021-07-30 at 16.07.04.jpeg

7月26日,主管中美關係的外交部副部長謝鋒在天津與來訪的美國常務副國務卿舍曼舉行會談。當日下午,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也會見了舍曼。

舍曼是美國國務院「第二號人物」,也是拜登政府上任以來訪華的最高階官員,她的來訪係繼中美阿拉斯加戰略對話之後的又一輪高層交流。值此中美關係步履維艱之際,舍曼此行舉世矚目。           

舍曼在與王毅和謝鋒會談時,向中方表達了一系列關切,包括所謂北京在新疆侵犯人權、對香港民主制度的打壓、通過經濟脅迫施壓其他國家、與中國國安部有關聯的駭客惡意網絡入侵、中國不願配合WHO進行第二階段新冠病毒起源調查,以及中方在台海、南海、東海等地區的「挑釁行為」等等,不一而足。

此外,舍曼還敦促中方釋放遭扣留的美國和加拿大公民,強調「人不是談判的籌碼」,並表達了對外國記者在華面臨壓力的關切。

通觀舍曼及其他美國官員在訪問前後的表態,不難看出,美方這次與中方互動的重心不是糾纏中美之間的具體摩擦點,而是想告訴中方,在經濟方面,美國歡迎與中國持續激烈競爭,但中美競爭需要有公平競爭環境和護欄,每一方都應遵守同樣的規則,雙方應設立護欄和大參數,負責任地管理兩國關係,防範兩國之間的競爭演變成衝突。

中美關係遇冷美方難辭其咎。白宮易主前後,不少人一度認為,美國會改變特朗普對華政策的基調和方向。然而,令人遺憾的是,時至今日,拜登政府不斷挑戰中國底線,加大對中國遏制打壓,與特朗普政府的對華態度幾乎完全一致。

在這次會談中,中方在新冠病毒溯源、台灣、涉疆、涉港、南海、網絡安全等問題上嚴肅闡明瞭中方立場,明確提出了中方要求。謝鋒直指,中美關係目前陷入僵局,面臨嚴重困難,根本原因就是美國一些人在渲染中美衝突和美國面臨的挑戰時提到所謂「珍珠港時刻」和「斯普特尼克時刻」,想通過樹立中國這個「假想敵」,重新點燃國家目標感,通過妖魔化中國,轉移美民眾對國內政治、經濟、社會的不滿,把美國內深層次結構性矛盾甩鍋到中國身上。

在談及拜登政府津津樂道的「競爭、合作、對抗」對華關係定位時,謝峰直指三分法就是遏制打壓中國的「障眼法」,對抗遏制是本質,合作是權宜之計,競爭是話語陷阱。

美國對華政策進退失據,既有意識形態原因,也有對新興大國崛起的不安。美方一些人思維出現偏差,總是認為是美國的資金和技術助推了中國的崛起,北京卻恩將仇報,反過來挑戰美國的經濟利益,推行自己的一套模式,大有掀翻美國龍頭老大寶座之勢。

針對美國的迷思,中方反覆強調,中國絕不會走「國強必霸」的老路,願與世界各國包括美國在內實現共同發展、共同繁榮。中國是二戰以來國際秩序的創立者之一,也是受益者之一,不會另起爐灶,也無意另搞一套。「中國的發展不是要挑戰美國,也不是為了取代美國」。

顯而易見,從視中國崛起為「威脅」,到肆意抹黑中共,到試圖在國際上建立反華聯盟,再到不惜極限施壓迫使中方屈服,等等,美方對華認知出現了誤判。從目前情勢看,在可預見的將來,美國社會「中國威脅論」仍將甚囂塵上。

迄今為止,美國一直心高氣傲,不習慣以平等的態度同其他國家相處,就在舍曼訪華前夕,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再次放話,美國將從「實力地位」出發與中國打交道。

美方的「實力地位」說遭到中方的一頓猛批。7月24日,王毅明確告訴美方,這個世界上從來不存在高人一等的國家,也不應該有高人一等的國家,中國更不會接受任何國家自詡高人一等。這番話傳遞的信息很清晰,即希望美方樹立客觀正確的對華認知,放棄傲慢偏見,停止充當教師爺,回到理性務實的對華政策上來。

為了防止美國劍走偏鋒,王毅會見舍曼時還就如何有效管控分歧劃出了三條底線:一是美國不得挑戰、詆毀甚至試圖顛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制度。二是美國不得試圖阻撓甚至打斷中國的發展進程。三是美國不得侵犯中國國家主權,更不能破壞中國領土完整。

毋庸置疑,劃定底線有助於防止兩國關係失控,而要引導兩國關係儘早回到正軌還需雙方有所作為。這次會見舍曼時,謝鋒向美方提出了兩份糾錯清單,一份是要求美方糾正其錯誤對華政策和言行的清單,另一份是中方關切的重點個案清單,其中包括敦促美方無條件撤銷對中共黨員及家屬的簽證限制,撤銷對中方領導人、官員、政府部門的制裁,取消對中國留學生的簽證限制,停止打壓中國企業,停止滋擾中國留學生,撤銷將中國媒體登記為外國代理人或外國使團,撤銷對孟晚舟的引渡等。

眼下,中美關係風高浪急。舍曼訪華雖未能給中美關係帶來實質性起色,但對話總比對抗好,至少通過對話,雙方可以更清晰地感受到彼此的關切。正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所言,此次會談深入、坦率,增進了對彼此立場的瞭解,對爭取下一階段中美關係健康發展是有益的。

美國國務院通告稱,舍曼和王毅就一系列問題進行了「坦誠、公開的討論,展示了保持兩國開放溝通管道的重要性」。

美方官員亦強調,「坦率和公開的討論,甚至可能特別在我們有分歧的地方進行討論,對於減少我們兩國之間可能出現的誤解、維護全球和平與安全以及推動重要問題取得進展至關重要。」

其實,中美雙方各自提出的一系列關切,都不是什麼新問題,雙方早已心知肚明,但這次舍曼訪華,雙方又費勁口舌老生常談,說明彼此都有穩定和改善雙邊關係的意願和動力。

當然,中美關係的發展前景仍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7月27日,美國國防部長奧斯丁在新加坡出席英國智庫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活動時宣稱,「北京對南海絕大部分海域的主權主張沒有國際法依據。這一主張侵犯了該地區各國的主權。我們繼續支援地區沿岸國根據國際法維護自身權利。我們仍然致力於履行在尖閣諸島上的對日條約義務,以及在南海對菲律賓的條約義務。」

此外,他還在中印衝突、涉台、涉疆等問題上批評北京。看來,中美要減少摩擦還有很長一段險道要走。

G20峰會將於今年10月30-31日在羅馬舉行。美方證實,本次天津會談的議程未包括拜登與習近平會面,但白宮新聞秘書普薩基表示,「我們期待某時將會有機會進行接觸,但在本次會議中並沒有談論到,那也不是本次會議的目的。」

有分析指,雖然美中雙方官員在天津市舉行了一天有爭議的會談,但舍曼此行或有助於為今年晚些時候拜登總統和中國領導人習近平之間進一步交流和會晤奠定基礎。

值得注意的是,舍曼在會談結束後接受美聯社採訪時表示,很難知道未來幾個月情況是否會有所改善。「在(與華)建立這種關係的早期階段,我們沒有辦法知道我們是否能到達我們期望到達的所有地方」。對美方的貪嗔癡,想必中方官員也是五味雜陳,對兩國關係的未來何嘗不是同樣的心理。

必須認識到,奢望中美關係通過有限的幾次高層互動就雲開日出是不現實的,當務之急是止損回穩。不管雙方分歧有多大,縮小分歧如何耗時費力,不容否認,中美之間在氣候變化、伊核、朝鮮半島、阿富汗、緬甸等一些問題上有廣闊的合作空間,只要保持對話,多些換位思考,承認並接受彼此之間的制度差異,不被狹隘的民粹主義所綁架,咬定青山尋求良性競爭, 着眼於人類整體利益最大化,爭取達成某種程度的妥協,努力互補共贏,避免惡意相鬥,何愁雙邊關係不出現轉圜空間。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一些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戰略界人士近年開始鼓吹「中國崛起到頂論」,試圖從發展預期層麵塑造中美競爭議題。美國塔夫茨大學教授邁克爾·貝克利等人認為,由於老齡化嚴重、資源匱乏、財政壓力加大、西方對華脫鈎等因素,中國的發展會在未來數年陷入停滯,中國的崛起將會終結,中國在經濟規模上不會超越美國。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不僅難以維持自身對其他國家的經濟吸引力,也會因為內部的挑戰而變得更加具有「侵略性」,這構成了一種「崛起到頂國陷阱」

    趙明昊  2023-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