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院上房等24小時!醫管局邀衞生署醫生幫手
(大公報資料圖片)
夏季流感肆虐,多間公立醫院急症室及病床繼續爆滿。在伊利沙伯醫院急症室,醫院告示顯示,下午非緊急求診病人要等候約3小時,上內科病房的病人平均等候超過24小時,病房爆滿程度屬「極度嚴峻」。
醫管局推出連串短期紓緩措施,包括邀請衞生署醫生,在當值時間以外,到公立醫院參與門診及急症室工作;調動老人科醫生及醫護人員參與急症室的協作;增加資源,向加班的醫護人員提供特惠津貼;與醫療輔助隊探討額外抽調人手,到急症室提供協助,此外,亦會增聘兼職醫生、護士及臨床病人助理。
另外,亦會致力加快公立醫院的病床流轉,與社署探討增加老人院舍支援,派遣到訪醫生,為老人家進行簡單評估,及加快入院的康復長者出院,亦會尋求私家醫院支援公立醫院病床服務。
衞生防護中心總監黃加慶指,今年冬季流感高峰期較輕微和早完結,夏季流感高峰期卻提早出現,品種多為H3,殺傷力較大且主要針對年長人士,預期高峰期會持續多兩、三個月。
醫管局、衞生署醫生的分別?
在本港醫療體系下,醫院管理局與衞生署同需向食物及衞生局負責,分別在於前者是法定機構,負責管理全港公營醫院、診所;而後者是政府部門,負責執行醫護政策和法定職責,轄下亦有多間診所及健康中心。
醫管局所聘的醫護人員可能是公務員,或非公務員合約僱員。而醫管局醫護人員絕大多數都並非公務員。
醫院管理局1990年根據《醫院管理局條例》成立,1991年12月起正式接管醫院事務署轄下全港公立醫院。當年政府為了吸引本是公務員身份的醫生轉為醫管局身份醫生,以現金津貼及公積金,令兩者薪酬相若。但當年亦有少數,沒有轉制的公務員身份醫生留在醫管局內。
按慣例,每年無論公務員加薪,或者減薪,醫管局都會跟隨,但就沒有明文規定兩者有「掛勾」。2015年,1300名公立醫院醫生,在伊利沙伯醫院靜坐,抗議醫生不跟高級公務員額外加薪3%。最終政府「開綠燈」同意醫管局動用儲備加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