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頓中心申請重建 嘉頓鐘樓或成絕響
嘉頓中心在1935年落成,當時是區內最高建築物。(成報資料圖片)
屹立深水埗青山道達80年的嘉頓中心,其業主最近向城規會申請,重建成一幢包括3層地庫、25層高的大樓,提供烹飪培訓課程和餐廳,以及將部分的辦公室出租。
城規會的資料顯示,申請人嘉頓有限公司擬將嘉頓中心,由「住宅(甲類)7」改建為「商店及服務行業、食肆、辦公室及學校」,提供25層高的大樓,包括3層地庫,總地盤面積為1,148平方米。申請人表示,重建後的大樓會提供餐廳或咖啡室、與烹飪有關的培訓課程以及辦公室,位於11至20樓的樓層單位將會租出。
嘉頓公司回覆稱,考慮到建築物的歷史,認為今次發展並不會與周邊不協調,更可繼續在這個地標性位置延續嘉頓公司與烘焙食品有關的事業,以吸引更多青少年入行。
僅存有鐘樓建築之一 見證深水埗變遷
嘉頓中心在1935年落成,當時是區內最高建築物,亦是本港僅存設有鐘樓的建築之一,大鐘原意是供深水碼頭乘客看時間之用,然而後來附近高樓大廈林立遮擋了大鐘,大鐘作用變得次要,加上由於嘉頓鐘樓本身並不準時,約20年前區議會於是在嘉頓中心對出空地設置時鐘以方便市民。
港大建築學院建築保育學部主任李浩然指,嘉頓中心屬於50年代戰後現代化建築,與美荷樓、PMQ元創坊等屬同期建築,有很高的保留價值。他又指保育歷史建築很多時「唔見棺材,唔流眼淚」,部分亦會未被察覺,如果交往古諮會評級,相信至少可評為一或二級歷史建築。
嘉頓成本港麵包大班 戰時曾趕製餅乾勞軍
「麵包大王」張子芳1920年代創立「嘉頓麵包」,1938年工場遷往青山道。嘉頓產品在三十年代已出口到南洋、菲律賓等地,在1937年抗日戰爭時,廠房曾連續7天、24小時無間斷生產20萬磅勞軍餅乾,在1938年更成為香港政府的食糧分發中心。香港淪陷三年零八個月期間,日軍為截斷香港糧食供應,廠房被日軍佔用,機器遭破壞。
而在1956年「雙十暴動」,一班國民黨擁護者襲擊廠房及縱火,損毀嚴重。其後張子芳向政府補地價擴建,部分加高至7層建築,總面積增至10,000多平方米。
嘉頓於2006年曾接受傳媒訪問,指中心已於1999年翻新,因有實際營運需要故不會拆卸。但10年過去,嘉頓中心敵不過時代的變遷,可能從此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