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嘉璐︰有一種浪漫叫Gap Year
早前有團體公布調查結果,發現受訪的九百多名中四至中六學生中,逾七成半會考慮參加「休學年」(Gap Year),主要希望能增加生活體驗、擴闊視野、提升獨立能力、尋找人生目標及認識不同地區朋友等。當中近四成人認同「休學年」應為期十個月至一年。
「休學年」總給人感覺一種追夢的浪漫,短暫離開校園與學習生活,花耗一年時間追求夢想或體驗生活,重新發現自我。這種浪漫的說詞,我相信完全「擊中」了時下年青人談追夢、談不隨波逐流的大氣候。在香港甚麼都是「衝、衝、衝」的氛圍下,不可否認「停一停、諗一諗」有時真的是必需的。不過筆者總會提醒自己接觸的年青人,停還停,但要先弄清楚「停」不一定等如在「思考」。
延遲升讀大學 愈見普遍
中學畢業後延遲升讀大學的情況,近年愈見普遍,筆者曾經接觸一些中學生,JUPAS放榜後半年甚至一整年後,才開始查詢升讀大學的事,當問及為何會有這段「空白期」時,發現同學們都沒有特別原因,就只是單純的想延遲一點開學,家長們更加是不介意同學閒置在家,也不急着為他們安排升學,寧願讓他們先「休息一下」。停是停了,但卻沒有思考到甚麼。
我相信「休學」只是其中一個方法讓同學有空間去思考,但它同時也延後了同學的升學、畢業的時間。同學和父母或許需要仔細地考量清楚,究竟甚麼方式才適合自己,從而達到發現自我、擴闊視野的目標。如果見人休學,自己又去休學,那其實又是回到原點,隨波逐流。作為一個教育人,筆者當然認為教育有很多不同的方式,可以讓學生達到以上目標。到外國暑期遊學、工作假期,甚或到瑞士學習等,其實都有追求夢想與體驗生活的元素。
「休學」還是「升學」好?
海外的大學生活,身在異鄉,自己上學、放學和生活起居,與來自不同國家的同學一起學習,固然能擴闊視野、增加生活體驗、學會獨立自理,還可以走到高山草原看看外國的月亮是否特別圓。如果你本身不喜歡「填鴨式」教育,希望擺脫傳統教育那種「聽書、報告、考試、畢業」的一貫規律的話,其實還有休學以外的選擇,不妨修讀一些結合理論及實務的學科或課程,例如款待業、酒店旅遊、餐飲廚藝等,講求從實踐當中體現知識,有些甚至是採用「讀書+實習」的模式,經歷理論課堂學習後,停一停,進入社會邊領薪水邊做實習,之後再回到校園。相信這種課程設計,其實與「休學年」有相類似的概念,就是讓學生能暫時從書本中抬起頭來,看一看自己其實想往甚麼方向跑下去。
「休學」還是「升學」好?最重要還是想清楚甚麼方法較適合自己,如果你是一個「休而不學」的人,筆者還是勸你快快爬起來,安排一下自己的升學路。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