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鄭首份施政報告有何新意?

2017-10-11
鮑渤
資深傳媒人, 香港傳媒主筆協會成員
 
AAA

312668600827626021.jpg

一直強調要有「管治新風」的林鄭,宣讀她的首份施政報告就吹出「新風」。她沒有如過往三位特首一樣宣讀全文,而是把整個過程濃縮,只宣讀自己撰寫的撮要,不足一小時搞定。她還取消了與傳媒高層的簡介會,延長與前線記者的答問會。林鄭在政府總部召開的記者會,傳媒代表包括從未獲得安排採訪的網媒,亦令人耳目一新。

她的前任梁振英,因發言時間太長,需加開中場休息。林鄭的報告大約四萬九千字,洋洋灑灑,如果「逐字讀需要4個小時」。所以說她只讀重點的做法,破了回歸以來行政長官到立法會動輒需時兩個鐘宣讀施政報告的慣例。照本宣科既浪費時間又無助解釋新政府的舉措,縮短時間反而可以讓公眾更聚焦未來5年的施政重點。施政報告包羅萬有,整份上網,公眾可各取所需,消化自己更關心的內容。

這位香港開埠以來第一位女當家的「好打得」風格,還表現在大刀闊斧改革中央政策組。創立於港英時期,有「魔僧」之稱的顧汝德( Leo F. Goodstadt),從1989年至九七回歸前出任CPU首腦,為港府建言獻策頗為活躍。但以今時今日所見,已淪為可有可無、不倫不類的雞肋,廣受社會各界詬病。2012年11底,時任政務司司長的林鄭月娥和CUP首席顧問邵善波甚至對這個政府智囊的角色出現「兩套說話」,被議員要求他們「不如夾好口供先講」。

近年來,由於政府內部架構缺乏高層次的專責統籌部門,同時亦因官僚文化僵化保守,在現行體制下欠缺跨部門協調合作,港府過往令外界刮目相看的高效率日漸遜色,對推動大刀闊斧變革,發展創科及智慧城市更顯得有心無力。林鄭把CUP更名為「政策創新與統籌辦事處」, 實則是政府施政的神經中樞,出發點非常好。但是否新瓶裝舊酒,是否有所作為,大家拭目以待。

林鄭作為特首施政的“處女作”,著墨最多的是土地、房屋及創新科技三大主題。根據港大的最新民研,最多市民認為特首需處理房屋問題。所以說把脈民情,急市民所急,林鄭大致上做到了。誠如她在發言中指出,「房屋並不是簡單的商品」,而是社會和諧穩定的基礎。政府將致力推出「置業階梯」,為不同收入的家庭重燃職業的希望。

鑑於「首置」的細節與現行的居屋和即將大量供應的「綠置居」環環相扣,政府需與房委會和業界共議並達成共識。選取一幅位於觀塘安達臣道的用地,作為先導計劃,不失為積極有為的嘗試。

林鄭對創科的重視,達到香港回歸以來前所未有的程度。在上個月團結香港基金主辦的2017創科博覽開幕式上,林鄭就直言自己心儀創科,更笑言同僚最怕她對某一樣事物感興趣:「當我對事情一有興趣,便會要求他們(同僚)做很多。 」

其實,香港早於1998年已公布首份「數碼21新紀元」資訊科技策略,對科技發展提出建議,遺憾的是缺乏Actions 。最典型的一個例子是,創科局在泛民與建制的拉鋸戰中歷經陣痛而難產,直到2015年才正式成立。

在創新科技領域,香港已被老對手新加坡和新勁敵深圳拋離,所以必須有一些卓爾不凡的舉措。老生常談的是人才培訓、加大投入以及政府的政策傾斜。但真正讓社會大眾尤其是年輕人感受到創科魅力並改變心態至關重要。數十年來,本港大學熱門科目均為醫科、法律及金融,但創科專業一直曲高和寡備受冷落。

有人批評林鄭的報告只談民生不講政治。但筆者還是能感受到林鄭釋放的大和解善意。她承諾在本年底前盡快重開政府總部東翼前地。該地2014年中被政府圍欄封閉,其後更引發「重奪公民廣場」事件。她坦言要達致政府總部「門常開、地常綠、天復藍、民永繫」的設計理念,政府尚需努力。

香港進入機遇和挑戰並存的時期,創科未來可帶動本港經濟、改善市民生活及為年輕人提供就業及創業機會,故創科將成今屆政府施政的優先範疇。可見,林鄭勾畫香港發展藍圖具有前瞻視野。力爭擔當大灣區十一市及「一帶一路」發展中的創新科技樞紐和橋頭堡,無疑是香港保持可持續發展的最大增長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