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若水:中國三大重器經略南海

2018-01-15
甘若水
軍事評論員
 
AAA

回顧2017年,中國有三大重器相繼亮相,包括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可燃冰開採平台「藍鯨」;被譽為「造島神器」的第一艘國產重型絞吸船「天鯤」;以及全球最大水陸兩棲飛機「鯤龍」。三者交相輝映,對於中國保衛和開發南海,具備巨大的軍用及民用價值。

WAR1.jpg
「造島神器」——重型絞吸船「天鯤」。(網絡圖片)

「鯤龍」──實現對南海的全覆蓋

12月下旬,中國自主研製的全球最大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首飛成功,這是繼大型運輸機運-20列裝空軍、C919大型客機首飛之後,中國航空工業在去年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

水陸兩棲飛機的名字頗耐人尋味。此前,包括眾多官媒及軍事專家在內,對AG600一直稱作「蛟龍」,而非如今的「鯤龍」。「鯤」字首先會令人想到《莊子》中的名句:「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可以說,相較於「蛟龍」,「入水為魚、上天為鳥」的「鯤龍」,更形象地概括出兩棲飛機的特質。

「鯤龍」作為一機多型的多用平台,除森林滅火、水上救援外,還可以在海洋巡邏、海洋監測、島礁運輸等方面發揮作用。其最大航程可達4500公里,幾乎可實現對南海的全覆蓋,在短時間內完成物資人員投送並往返巡航,這對於中國守衛遼闊的南海、加強對邊遠海域島嶼的控制權、提高應急快速反應能力和後勤保障能力,將發揮巨大作用。而這也與鯤化為鵬之後「徙于南冥」水擊三千里、扶搖九萬里暗合。「南冥」意即為「南方大海」。

WAR2.jpg
世界最大、鑽井深度最深的海上鑽井平台「藍鯨一號」。(新華網圖片)

「天鯤」──每小時挖出3個標準游泳池

在此之前,11月上旬,中國首艘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型自航絞吸船「天鯤」在江蘇南通下水。絞吸式疏浚船用於沿海及深遠海港口航道疏浚及圍海造地,是海洋裝備製造業的重器。

「天鯤」全長140米,寬27.8米,最大挖深可達35米,具備強大的吹填造地能力,施工時可一體化完成挖泥、輸泥、卸泥各個環節。該船能輕易地將海底中強等硬度的岩石連續絞碎,能以每小時6000立方米的速度將海沙混合物甚至深海岩石粉碎吸出,並排放到最遠15公里外的海域,相當於每小時能挖出3個標準游泳池大小的坑。「天鯤」機動性能良好,能航行到世界各地,遠程輸送能力居世界第一。

今年10月,習近平在中共十九大報告中特別提到「南海島礁建設積極推進」,這是中國南海造島首次寫進了中央高層報告,且由最高領導人進行正式宣示。而「造島神器」「天鯤」的下水,將在技術裝備層面更好地落實造島決策,進一步加快進度和範圍,強化對南海島礁的實控。

WAR3.jpg
全球最大水陸兩棲飛機「鯤龍」。(央廣網圖片)

「藍鯨一號」──鑽深可達逾萬五米

2017年5月,在南海神狐海域進行天然氣水合物(俗稱「可燃冰」)試採作業的「藍鯨一號」鑽探平台,實現連續8天穩定產氣,取得圓滿成功。「藍鯨一號」是中國最新研製成功的世界最大、鑽井深度最深的海上鑽井平台。重達43000噸,甲板面積相當於一個足球場,鑽深能夠達到15240米,比世界上最深的馬里亞納海溝還要深。

與石油、天然氣相比,可燃冰具有使用方便、燃燒值高、清潔無污染等優點。有專家估計,可燃冰僅海域儲量就可供人類使用1000年,被公認為石油、天然氣的接替能源,具有巨大的經濟價值和戰略意義。在保持及擴大軍事優勢的同事,「藍鯨一號」將幫助中國加大在南海的經濟開發步伐。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藍軍,在軍事訓練演習中負責扮演假想敵。他們並非只是簡單的對抗,而是要深入透徹分析研究假想敵的戰術戰法、武器裝備,對未來戰場上可能的對抗角斗進行推演,才能達到實戰化的作用。因此,藍軍被譽為軍隊戰鬥力的「試金石」「磨刀石」。

    甘若水  2022-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