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飛飛獲「影響世界華人大獎」提名

2018-03-23
 
AAA

2018-03-21-2.jpg

 AI(人工智能)技術是這幾年科學界頻繁討論的熱點話題。而在AI界,提到李飛飛這個名字,幾乎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2017年12月13日,這位華裔女科學家代表谷歌宣佈,谷歌AI中國中心正式成立。

 

李飛飛,斯坦福大學終身教授、斯坦福大學人工智能實驗室與視覺實驗室負責人、谷歌雲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首席科學家。這些響噹噹的名頭和身份,足以證明這位華裔女科學家在AI界的江湖地位,她本人也憑著電腦視覺識別領域的重要工具——ImageNet資料庫而名揚天下。
 
2018年3月23日,因在人工智能領域的重大貢獻,華人盛典組委會公佈李飛飛獲得「世界因你而美麗——2017-2018影響世界華人盛典」大獎提名。
 
AI的福祉沒有國界
 
「AI沒有國界,AI的福祉也沒有國界」,在12月中旬上海的演講中,李飛飛這樣說。她自己就是那個技術和知識沒有國界最好的證明——出生於中國,16歲和父母移民到美國,全家人靠洗盤子、開乾洗店生存下來,憑藉強大的驅動力,她在普林斯頓、加州理工這些學校裡完成了世界最好的科學訓練。
 
之後,她一頭紮進了人工智能的研究中。整個人工智能研究領域,尤其是電腦視覺研究,因為她的貢獻而變得不同。2016年,美國最古老的基金會——卡內基基金會,提名她為當年的傑出移民。
 
現在,她又作為谷歌的一員回到中國,領導這家公司在中國的人工智能研究中心。
 
半工讀成AI學界翹楚
 
李飛飛談及自己的人生,總是從16歲談起,她說那年她和父母移民到了美國。
舞臺上的李飛飛滿眼自信,談吐間有着改變世界的雄心壯志。你或許很難想像她在16歲第一次踏上美國土地時,幾乎不會說英語,並且和多數移民一樣,為了生計和學費,必須經常穿梭於校園和餐廳、洗衣店之間,幫人端盤子、遛狗、清掃,半工半讀,養活自己。
 
多年後當李飛飛回想起這段經歷,只用了4個字形容,「連根拔起」。她打趣地說,「中國人說:人挪活、樹挪死,但我當時感覺自己更像一棵樹,而不是一個人。」但她也說:「我不想被打趴下。」心想既然無處可逃,那要思考的就只有一件事,「我要如何生存下來?」
 
不過她形容自己很幸運,雖然就讀的只是一般的美國普通高中,卻遇到了很好的老師,後來憑藉着數理專長,拿到普林斯頓大學物理系獎學金。而她大學畢業的那年是1999年,正好遇到華爾街牛氣翻天的時代,李飛飛回憶,當時幾乎所有同學都收到了來自華爾街如高盛等金融機構的邀約。
 
理論上,李飛飛若收下來自華爾街的聘書,應是當下最好,也最容易的選擇,但她卻抗拒誘惑,拿着從普林斯頓申請到的2萬美元Dale獎學金,跑到西藏學醫,連她都形容自己當時真是瘋了。
 
一年的西藏之行並非人生插曲,李飛飛似乎一直都知道自己是個要什麼的人。在科學界藏醫與中醫一樣存在很多爭議,她在媒體採訪中提到,作為一個科學家,藏醫可以在哲學和方法論層面上給她給多的理解,她非常看重小眾科研專案在更大領域範圍內的意義,每一項研究開始之前都要經過深思熟慮。
 
一年之後回到美國,李飛飛依然沒有回到華爾街,而是開始了自己的第二段求學之路。到加州理工攻讀人工智能和計算神經科學方向的博士學位。
2018-03-21-6.jpg
 
走出學術界
 
2005 年博士畢業後,李飛飛進入斯坦福大學AI實驗室,選擇了當時陷入瓶頸期不被看好的研究方向——電腦視覺識別領域。
 
她在一流電腦期刊上,發表超過100篇論文,2012年拿到終身教授之職,成為電腦系最年輕的教授。她也是斯坦福AI實驗室裡唯一的女性,而也正是她這個唯一的女性是這個AI實驗室的總負責人,帶着一群頂尖男士,在這個代表人類未來的領域裏摸爬滾打。
 
而現在,她走出學術界,希望藉助谷歌雲端的力量,讓技術可以真正走出去,轉化成產品,傳遞給更多企業和個人應用,達到AI大眾化的理想。
 
在李飛飛眼裡,重要的不是做學術或企業,而是如何通過人工智能,讓人類的生活更美好。她說,人工智能已經走過了0-3歲的階段,而3-10歲是最難,也最關鍵的時期,這一段要由工業界來完成。
 
李飛飛曾宣誓她的人生夢想:她現在所有的追求,就是賦予電腦視覺智慧, 並為Leo(她的兒子)和這個世界, 創造出更美好的未來。
 
「世界因你而美麗——2017-2018影響世界華人盛典」頒獎禮將於3月30日晚在清華大學華美登場。屆時,聯合主辦機構北京青年報、中國新聞社、香港頭條、明報、鳳凰衞視、鳳凰網、星洲日報、大公報、旺旺中時媒體集團、香港文匯報、世界日報(北美)、亞洲週刊、一點資訊、僑報、歐洲時報的代表將齊聚現場,向獲獎人提問。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