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牌、限時、專責小組 各地街頭藝人管理各不同
紐約街頭演出。圖:instagram照片
油尖旺行人專用區問題擾攘多年,有區議員終於出手,提出取消專用區的動議,當區議會將於下周進行討論。專用區有不少港人的共同回憶,但近年俗艷的表演方式,唱K大賽搬地鬥音量惹來不少爭議。惟「一刀切」的方式仍有待商榷,不如看看其他地區是如何管理街頭藝人。
布魯塞爾
憑藝術類文憑或參加由官方主板的考試,獲取政府頒發的街頭表演許可證。有了許可證,並不代表藝人就能隨時隨地表演。當地政府規定和資格鎮僅能在17個規定演出地方,於早上9時到晚上10時之間表演,不得損毀公共設施及妨礙公共服務,所有有聲音的演出只能隔一小時表演一次。
紐約
紐約沒有統一管理街頭藝人的部門,管理方由藝人賣藝的地點來決定。如果藝人在公園擺攤,有公園管理處來規範他們的行為;如果藝人在地鐵賣藝,管理部門就是地鐵運營方,而且每個地方的規定也各異。若表演者需要使用揚聲器、話筒等設備,仍需申請許可證,費用45美元。
英國
倫敦專門設立「街頭藝人部門」處理倫敦市街頭藝人事務等,更在街道規劃時已定出不同的街頭表演角落,列明演出時間及需要領牌的地方。另外,為了令行人專用區更加方便行人,當地政府會與交通局、地鐵等部門合作,改善附近的交通線路。
台灣
台灣各地文化局自行舉辦考試,藝人經由不同領域專家學者、文化局代表、公共空間管理人和街頭藝人代表組成的委員會審核,通過者才能憑證從事街頭藝文活動。然而,從事街頭藝術該不該受到政府管制、各地證照考核標準不一等問題,在台灣受到質疑。因此台南市今年改採登記制,只要上網登記即可,不用再考照,但演出仍需符合各申請單位的要求。
西九文化區
其實本港的西九文化區管理局在2015年已推出「街頭表演計劃」,表演者可在文化區內6個指定地方作表演。而申請者需在申請當日作示範演出,成功申請者將獲發許可證,有效期為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