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復:增加醫科生能解決問題嗎?

2018-06-12
許復
資深媒體人
 
AAA

HOS1.jpg

衛生及食物局局長陳肇始早前建議了教育局在明年九月開始,增加港大醫學院和中大醫學院醫科生學額各30個,由原來的470個增加至530個,增幅超過一成,以解決醫療人手不足問題。其實早於2013/14學年,醫科生的學額數目由原來的250個增加至320個,大幅增加近三成,而於數年間,就由250個學額增至530個,增幅超過一倍,成為眾多學科當中,增加幅度最大的一個。

政府部門在回答議員和傳媒查詢時,普遍都指因為前線醫療人手嚴重緊張,公營醫療系統人手不足,因而需要透過增加醫科生的數目,增加將來的公營醫療體系的醫生人手,紓緩目前公營醫療系統面臨的困境。不過,增加醫科生真的可以解決問題?現時公營醫療系統人手不足,固然是一個重要問題,但人手不足,又是否因為醫科生太少的緣故?現時公營醫療系統人手大幅流失,是今天人手不足的主因。醫生在公營醫療系統嚴重受壓,病人數量增加,令他們需要負責更多職務,加上要處理大量行政工作,導致醫生疲於奔命。劇烈的工作量,再加上工時長而不穩定,薪酬待遇未算理想(跟私營體系而言)令醫生在公營醫療系統也捱不住,紛紛求去另謀高就,甚至投身私營醫療行列,結果進一步令公營醫療人手進一步減少,形成人手方面的惡性循環。

增加醫科生,正面來看確實有助中期增加人手,減輕現時公營醫療人手的負擔,但做法並不長遠。假如不調整現時公營醫療的人手調配,用方法減少醫生的流失率,都未必可以解決這個糾纏甚久的問題。同時,增加醫科生的措施要6年才可以見證成效,而同時間教學和實習設施未有增加,就會令醫科生的培訓環境變得惡劣,不利整個教學質素。現時醫院與病床不足,增加醫科生猶如在一個狹小的廚房增加廚師,多了人手但增加的人手未能達到本身目標。相比增加醫科生,政府更應投放資源改善公營醫療環境,進一步改善醫療人員的待遇以挽留人才,以至增加引入英聯邦體系認可的醫療人手,透過各種手法來解決問題。

遠水不能救近火,增加醫科生學額,短期欠缺具體成效,而中長期亦未必可以達到本身預想的效果,政府很應該在這議題上先停一停,想一想。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胖固然會引致長期病患或膝關節毛病,基本上減肥是正確的,但若處理不得其法,反會不能吸取恰當營養。因此,現時鼓吹醫療專業諮詢的「基層化」,讓醫護人員走進人群,比如在社區或者居所設有名為「護士診所」的健康諮詢服務,由護士、蘖劑師和營養師,為長者提供良好的社區教育工作,貫切「防犯勝於治療」,這才是真正減少醫療融資重擔的方法。

    岑家雄  2023-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