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慶成:從小米上市鬧公關笑話想起

2018-07-30
戴慶成
學研社召集人
 
AAA

siu mei.png

小米作為中國著名的手機製造商,自月初前赴香港上市以來,一舉一動皆受到市場的高度關注。豈料其上市公關安排連番出錯,成為了近來香港公關界茶餘飯後的笑話。

事緣於上市當天,到場的小米員工皆獲派發一份「上市典禮員工指引」,指導員工在場內萬一遇到記者提問時應該如何回答。

本來,統一口徑是企業慣常使用的做法,小米有此安排無可厚非。不幸的是,公關人員竟然也向在場的記者派發這張「口供紙」,結果被拍下來放上網廣泛傳播,釀成了一場公關大「災難」。

我的記者朋友圈裡,基本上呈一邊倒的嘲諷態勢,質疑小米聘請一家從未做過上市的公關公司是「最大的敗筆」。至於小米公關在上市過程中接待媒體的安排,反而沒有太多人提及,但我覺得其中的一些細節更有討論的意義和必要。

一般來說,企業在香港掛牌上市的首日,會在早上9時半鍾舉行敲鐘儀式。記者在9時左右到達現場採訪即可。然而,小米公關事前卻要求記者們提前兩個小時就要到場簽到,聲稱港交所會準時「鎖門」,不讓逾時的記者進入。

這個做法無異於大陸政府高官出席活動的採訪規定。事後港交所向記者否認有如此過分的安排。

好了,大部分香港傳媒聽話,乖乖在早上7點半到場登記,可苦等了兩個小時儀式結束後,小米總裁雷軍竟然不接受記者訪問,而是走進玻璃房,先和中國中央電視台做專訪,讓在場的記者淪為道具布景板,令眾人大為不滿。

連日來,一眾行家談起這件事都不由搖頭說,小米在香港的上市過程簡直像個笑話,其耍大牌行為嚴重不符合香港文化。

的確,傳媒行業在香港一向被視為是監督政府的第四權。對於涉及公眾利益的上市公司,港記也始終與之保持某種程度的平等距離,以便發揮監督的作用。而企業及公關也對記者時刻保持着一份敬畏之心,與媒體緊密溝通,爭取支持。

相比之下,大陸政府和媒體基本上是處於上下級的不平等關係。國營企業及大型私企收買記者,則是相當普遍的潛規則。記者收受利益後,往往也會選擇不揭露有關企業的陰暗面。

兩種截然不同的媒體生態,突顯出香港與大陸社會看待新聞的不同價值觀。九七回歸後,許多大陸企業到香港發展,利用香港作為走出海外的跳板。他們普遍接受香港製度,虛心接受媒體的監督。

隨着中國崛起,近年一些財大氣粗的大陸企業日趨目中無人,有意無意地向香港媒體伸出控制之手,意圖施壓讓香港記者「自律」地配合企業。小米公關傲慢對待港媒的舉動,顯然不是孤立的事件。

譬如,香港創業及私募投資協會6月5日在香港舉行中國私募投資高峰會。在會議之前,我收到該協會公關發來的一封採訪電子郵件,當中就註明:各位媒體同仁引述嘉賓言論時,需要提及香港創業及私募投資協會2018中國私募投資高峰會。我查了一下,協會成員的組成擁有濃厚的大陸背景。

同樣有大陸背景的亞布力青年論壇,於6月23日在香港舉行第四屆年會。主辦單位幾乎也是採取了同一做法,要求到場採訪的記者簽署一份有四點要求的「報道聲明」,包括媒體發佈任何形式的報道,需要先經主辦單位審核;視像或文字直播如遇嘉賓發表不適合對外公開的言論,傳媒需要協助論壇作出修改、刪除及刊登錯誤聲明等等。

以上的不合理要求,在香港記者眼中簡直匪夷所思。傳媒的角色是監督政府和企業,不應受到被監督對象影響,這是香港社會長期秉持的核心價值。但隨着中港融合加快,這方面的認知在過去幾年漸漸受到挑戰。誠然,一些人批評香港日趨「大陸化」,這些話語裡面有炒作成分,蓄意挑起陸港矛盾,但不能否認,有些情況也是真有其事,並非無的放矢。

我能夠理解,崛起的中國雄心勃勃地希望逐漸改變現行的、由西方主導的國際慣例,依據中國國內習慣的方式行事。但與此同時,中國也不應該全盤否定西方文明中的優秀價值,而對於某些與香港原有文化格格不入的「大陸化」作風的滲透,香港社會近年來說「不」的聲音響亮,不知道有關方面聽到了嗎?

 

文章原刊於《聯合早報》,本網獲授權轉載。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