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護老需求殷切 日本歐洲先例可循
亞洲多國面對人口結構劇變,勢將成為長者比例極高的經濟體。今屆新加坡亞洲高齡創新論壇(Ageing Asia),參加者都希望汲取其他國家的成功經驗,制訂應對問題的方案。
亞洲經濟體已無法對人口老化問題視若無睹。
現時,全球發達國家幾乎全都出現出生率下跌及預期壽命延長的現象,導致65歲以上高齡人口比例奇高。不過,很多國家至今尚未正視這個人口結構問題。在亞洲,高齡化的情況尤其顯著。例如,日本是全球高齡人口比例最高的國家,而區內很多國家的情況也相差不遠。
另一方面,在短短一個世代間,如何處理認知障礙症、護老服務供給等問題已成為很多政府的施政重點。今年5月,第八屆新加坡亞洲高齡創新論壇就在這樣的背景下舉行。
今屆論壇由香港安老事務委員會主席兼行政會議成員林正財醫生擔任主席。他在開幕致辭中提出多條值得參加者深思的問題:「我們該如何讓長者活得更有尊嚴,鼓勵他們重新就業及融入社會?人類的壽命越來越長,將來70歲會不會像現時的50歲一樣?還是80歲、甚至90歲才是?亞洲人口年齡持續上升,很多長者的最大願望是在家人陪伴下於熟悉的社區終老,而非在寧養設施或護老院舍靜度餘生。我們怎樣才能充分滿足他們需要?」
日本東北大學智能老化國際研究中心教授村田裕之簡述人口老化帶來的龐大挑戰:「2030年,全球將有34個超高齡社會,超過20%居民將屆65歲以上。這些地方主要位於歐亞地區。其中,日本現在已是超高齡社會,到2025年,香港、新加坡、韓國和台灣也會出現相同情況,緊隨的是中國內地和泰國。
「一直以來,日本居民都以事不關己的態度看待長者問題。現在,這種思維已經改變,越來越多人意識到人口老化與自己和家人都有關係。這種想法直接衍生的結果,就是全國各地都有聲音要求增建護老設施,因為很多人都不願被送到遙遠的地方渡過晚年。
「同樣,在2005年之前,很多人都很害怕認知障礙症,覺得這是無法醫治的疾病。現在,社會普遍覺得這種疾病雖然比較棘手,不過可以治療,甚至還會痊癒。殮葬事宜沒多久前也是社會禁忌,現在很多人都覺得討論身後事只是面對現實。整體而言,社會的心態已不再像過往百般迴避,反而會尋找方法,紓緩年老帶來的最壞影響。」
村田教授在演講中談到日本社會為應付人口老化而作的改變。例如,當地一些商場都經過重新設計,加入更多方便長者的元素,而社會也開始出現專為65歲以上人士而設的修身班。
應付認知障礙症
不過,除了上述改變外,日本有不少範疇在迎合人口老化需要方面尚有改進空間,最明顯的便是為長者及認知障礙症患者提供的專業護理服務。東京護理服務機構Sompo Care行政總裁奧村幹夫談到這些挑戰:「日本現時有68,000名人瑞,較1963年多440倍。同時,居民的健康壽命也越來越長,女性晚年健康欠佳的時間約為12年,男性則為9年。
「隨著人口更加長壽,護老需求也急速上升,令本地市場不勝負荷,而近年勞動力萎縮也令情況雪上加霜,長者與在職人口的比例只有1比2.2。換言之,目前日本的護理員數目較實際所需人數少50,000人,估計到2035年,這個差距將多達逾680,000人。事實上,現時日本每3.5個職位空缺才有1名護士可以出任。
「認知障礙症也是個嚴重問題。現時,日本每年在這疾病所花的開支為1,380億美元。Sompo Care從三方面入手處理認知障礙症問題,第一是為全數2,000萬名客戶提供認知障礙症檢查服務;第二是收集20,000名護老服務用者的數據,分析甚麼活動、飲食習慣或兩者的組合可最有效地加強認知能力,作為日後療程的基礎;第三是在護老設施及上門支援服務中引入人工智能及其他數碼技術。」
新加坡長者
日本因人口老化導致種種問題,對其他即將出現相同情況的國家有警示作用。面對這場「銀色海嘯」,很多地方的政府已開始制訂長遠方案,準備面對人口結構劇變。不少人認為,新加坡是準備得最周全的國家之一。
新加坡的「海軍部村莊」護老社區。
丹麥城市奧爾堡積極發展新一代護老院舍。
新加坡衛生部高級政務部長許連碹博士談到該國的策略:「到2030年,每4名新加坡人便有1人為65歲或以上,而年長居民數目估計也會增加1倍至超過900,000人。因此,新加坡政府深知醫療保健的需求將持續增加。令情況更壞的是,不少長者欠缺家庭支援,加上整體勞動人口萎縮,年輕一代人數越來越少,卻要背上更沉重的財政及醫療負擔。不過,我們不應因為這些因素,便忽略健康壽命延長的正面趨勢。
「新加坡政府的政策目標是讓更多居民享受醫療保健服務,方法包括以可持續方式提升設施數目,改善服務質素,以及令服務收費更加實惠。我們至今已增加1,700個急症醫院床位,1,200個社區醫院床位及5,300個護理院舍床位,而醫療保健業的就業人數也增加了36%。同時,為照顧在家調養的長者,我們也提供更多設施,令可享上門支援服務的人數增加4,200人,而日間護理院舍的可照料人數則上升2,900人。另外,我們還計劃發展多個特別護老社區。」
新一代護老社區
「海軍部村莊」項目(Kampung Admiralty Project)是新加坡首批特別護老社區之一,今年5月正式落成。項目聯席主席陸聖烈談到它的特點:「海軍部村莊由兩幢大樓組成,合共提供100個開放式公寓。這些公寓配備最新的護老技術,僅供55歲或以上的新加坡居民購買。
「項目還設有大型社區廣場、餐廳、攤販中心、醫療中心、超市、商舖、銀行,以及兒童和日間護理設施。大樓頂層更有天台花園和社區農莊,種植超過100棵果樹。這些社區適合各種不同年齡人士的活動,居民既可安心靜養,也可參與社區活動。」
這些特別護老社區對亞洲而言是嶄新構思,但在歐洲一些地方則已成為整個護老制度的重要一環。其中,丹麥是這類計劃的先驅,該國北部城市奧爾堡(Aalborg)近年致力改善護老問題,積極程度堪稱全球前列。
奧爾堡市議員Thomas Krarup曾是該市長者及殘疾人士管理局的成員,他分享當地的策略:「奧爾堡是世界最快樂的城市之一。然而,和歐洲各地一樣,我們的現有醫療保健體系恐怕難以持續滿足居民需要。因此,政府決定摒棄過往成本高、人手多的護老院舍模式,開始注重提升居民生活質素。
「我們著手發展新一代護老院舍,而且選址不是偏遠地區,而是在市中心。這些護老社區設有餐廳、健身中心、醫療及牙科設施、圖書館等,另外也提供免費的公共無線上網服務,促進人與人之間的交流。現時,社區共有75間公寓,每間設有兩個睡房,並配備供行動不便人士使用的天花懸吊設備,以及智能地板感應裝置。
「基本上,我們為護老院舍賦予全新定義。整個計劃的理念是為長者營造家的感覺,同時確保他們享有正規護老設施的一切應有資源和保障。
「成效方面,從財政角度而言,我們把長者醫療保健開支由每年300萬美元減少至150萬美元。同時,年長居民的滿意度也由20%上升至超過70%。目前,我們正計劃發展第二個社區,規劃上會較注重認知障礙症患者的需要。」
今屆亞洲高齡創新論壇展出多種最新護老技術。
特約記者 Ronald Hee 新加坡報道
資料提供 圖片:香港貿發局經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