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和:虛擬銀行在港申領牌照 門檻過高
在今年5月,金管局終於發佈《虛擬銀行的認可》指引,開放讓符合資格的虛擬銀行申請經營牌照,可是當中有不少條件都與傳統銀行相符,有機會構成較高的門檻,實在阻礙了新興的虛擬銀行或金融科技公司申請牌照。根據這份指引,虛擬銀行最低資本額要求為三億港元,與普通銀行標準一致,而不少虛擬銀行的運作規管,如虛擬銀行背後的持股和控股架構要求,均與普通銀行看齊,這樣的做法有機會做成較高門檻,而令一批金融科技公司可能因為無法滿足要求,而無法申請有關牌照。不少新興的電子錢包、虛擬銀行的供應商都是小本經營做起,主要是促進顧客和商戶的便利。金管局應該與政府聯手想想辦法推動才對。
而同時在指引當中,似乎金管局非常期望有關虛擬銀行的母公司可以在財政、科技和其他方面提供強大支持,不過似乎這樣的要求與金融科技公司這些初創企業本質不太相符。有了虛擬銀行,很多服務都能夠經過網絡、手機等提供給用戶。而且不用市民時刻到分行排隊,利用科技就能解決問題和疑難。舉例說,中銀就夥拍了內地科企騰訊和京東,一起申請牌照,預料可以提供如內地一樣方便的銀行服務。
而近年有一家不錯的初創企業,名為錢方好近。創辦人是香港人,曾經在零售銀行工作。他深明中小企在傳統銀行面對的困難,一般都無人主動提供服務,也面對借貸困難。有了虛擬銀行一類的服務,可望透過科技和網上平台,讓中小企老闆能夠有多些方法獲得資金。
參考新加坡經驗,當地金管局在維持金融系統之餘,亦會主動引入金融科技提升新加坡銀行體系的競爭力。不過,香港在這方面似乎過於保守,而自以為穩健的保守金融政策持續下去,亦只會令傳統金融體系失去發展空間,影響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反之,香港要善用自身的金融優勢,將全港龐大的數據化為有用的資訊,整合之餘也節省了交易和人手成本。而且虛擬銀行業務也加強和補助電子支付,這樣一來將加快香港成為無現金城市的步伐,最終受惠的也是香港普羅大眾。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