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泊濤:創科和STEM發展 政府應從何處發力?
近年港府在推動創新科技發展工作方面可說是逐漸上了軌道,獲得外國創科公司及科研機構認同,不少機構在港落戶或集資。創科發展勢頭強勁的主因,包括政府近年推出許多扶持創科發展的措施,加上國家的大灣區戰略發展,以致商界及民間都對創科發展帶來憧憬。香港的大學聯校就業資料庫顯示,今年首五個月資訊科技、電訊、科技產業的全職畢業職位空缺比銀行金融服務多三成。創科之火正在開始燃燒,政府應如何添火加薪,才能把這把火燒得更旺?
所謂「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政府自回歸以來,已多次推出創科相關的措施,包括耳熟能詳的數碼港計劃、科技園計劃,又推出一系列資助創科企業發展的基金及津貼,但本港創科發展仍進展緩慢。觀乎外國例子,創科發展要有長遠發展,並非政府推出一些措施,以金錢及基建使社會一片歡呼就可以,還要看政府的措施是否到位,鼓勵商界投資和學界支持,這些並非單靠叫口號和投放金錢就可以,而是從產業及教育層面,使學生無後顧之憂地發展創科。學生要有興趣及知識,更非一蹴而就,而要政府及有心的教育機構在兒童在學時期自小培養,讓他們趁學習能力最強時打好創科知識根基。
2015年教育局發布《推動STEM教育一發揮創意潛能》諮詢文件,就成為政府發展創科的突破。當時教育局就推行創科教育(STEM)收集意見,制訂課程及活動指引、促進學校間的交流和教師專業發展,又提供撥款資助。2016/17學年起教育局向全港中小學校分別發放港幣二十萬元及十萬元撥款,資助校方購買器材設施或物料,舉辦STEM的學習活動,STEM正式成為香港的潮流,而且影響遍及學界及商界。
樂善堂余近卿中學就是其中一間受惠學校,發展了「Maker(創客教育科)」,課程涵蓋編程、設計和製作三大範疇,學生首先學習三個範疇的知識,再按自己興趣挑選其中一項深入鑽研,之後分組以智能家居及服務長者為主題,製作發明品,實踐課堂所學的知識。課程提供很多機會,讓學生動腦動手,既有趣味,亦可發揮創意。實驗室和科學中心配備了高級科技器材,如大型3D打印機、雷射切割機,甚至食物打印機。更成為全港首間學校獲「粵港澳促進STEM教育聯盟」選為「STEM教育實驗學校」,成為國家級範例協助粵港澳等地STEM教育的發展。
商界亦在創科教育方面有不少建樹,例如馬灣的「挪亞學堂」,就為兒童舉辦許多創科課程,當中許多都有特別資助基層兒童參加。今年的暑期夏令營,邀請了科大的胡錦添博士設計課程,當中最受熱愛機械小朋友歡迎的是「機械智能全接觸夏令營」。為期四天的旅程中兒童可學習到機械、大自然等創科知識,讓小朋友可多角度思考和國際視野,拓寬眼界。
根據Robert Half香港的研究,創科類職位,例如雲端運算工程師需求日益增加,一年的薪酬升幅可高達16.2%。可見創科教育對社會的重要性。政府正好在創科教育上加強著力,鼓勵更多學校及商界背景的學術機構都能按照政策為創科教育出一分力,培育更多未來的人才。
我跟朋友新創辦的教室,最近也推出STEM的課程讓年輕人學習,也希望能幫到基層小朋友掌握這些有用的技能。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