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達:發展海運業,香港再出發
2018年5月,香港金融發展局發表了「船舶租賃業務建議」的研究報告。報告建議,香港將會加強發展,成為重要的海運融資和船舶租賃中心。在當前中美貿易戰火連天的情況下,筆者認為金發局的建議正是時候,可以為本港謀利益,也可助國家一臂之力。
香港本身是全球第四大船舶註冊地,也擁有第五大的貨櫃港。加上是國際金融中心,背靠強大的祖國,實在是非常適合發展為世界第一的海運中心。不過,在過去的日子,香港經濟側重於金融和地產,對海運的重視日漸下降。金發局詳細地調查了新加坡和馬紹爾群島的海運業,發現對手的實力甚強長遠會拋離香港。因此,香港必須要急起直追,否則國際海運的版圖上,便再沒有香港人的位置。大家需要知道,今時今日,85%的國際貿易仍然是透過海運進行。得海洋者得天下,反之亦然。
在金發局的報告中,最使筆者觸目驚心的,是人口只有7萬人的馬紹爾群島,在船舶註冊業務的競爭上,竟然遠勝700萬人的香港。當香港船舶註冊處只有1個辦事處,只於本港時間星期一至五朝九晚五地辦公時,馬紹爾群島註冊處則於全球有27個辦事處,24小時無休地為各地船舶服務。
此外,船舶如在香港註冊,無論你是任何國家的人,都只能來香港辦理;馬紹爾群島則派人到當地,替船舶辦理註冊,還不另收費。香港註冊的船舶遇上技術問題,一般用上幾天時間才回覆客戶;馬紹爾群島在4小時內回覆。國際海事組織委員會會議,香港代表有時去有時不去,馬紹爾群島則每每派出龐大的代表團出席,積極性和地位遠在香港之上。
從以上列舉的幾個例子,相信大家不難判斷,香港再過數年,便會被這小島完全擊敗。因此,筆者贊成金發局的建議:將香港海運港口局,升級為法定機構,香港船舶註冊處撥歸港口局管理,讓它獨立運作,甚至是自負盈虧,提升效率及積極性。如此一來,香港來自船舶註冊業的利益,便可直接重新投資於業界,而不需要經過政府再分配。此外,這個海運法定機構可以自行進行人才培訓,不需間接地等待政府安排資源予教育局、職業訓練機構,做成人才和時間上的錯配。
最後,香港政府在2017年通過了飛機租賃業務的稅務優惠政策,協助空運業的發展。政府完全可以一招兩用,也為船舶租賃業務制訂同類的政策,令香港成為海運融資中心,香港的金融業更多原化,刺激經濟增長和創造就業機會。
回想香港開埠之時,便是海上起家,是「自由港」的代名詞。既有英美的洋行,也有中國人的南北行。貿易從來是香港的命根,也是我們的優勢。無論世界怎樣變化,生意還是要做。乘此世界局勢波譎雲詭的時候,香港人能努力做回自己的海上事業,只有百利而無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