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暉:DG Loves China嗎?
(左:DG位於香港的店舖 右:DG短片截圖)
Dolce & Gabbana 又惹關公災難,其近日在社交媒體上的「DG Loves China」短片觸動網民的神經,被指有歧視之嫌。短片中,亞洲女子用筷子進食意大利食品時,旁述的口音、模特兒略帶尷尬的表情和不自然的動作,乃至背景土氣的布置,都惹來非議。旁述有一句「如何用這種小棍子形狀的餐具,來吃我們偉大的傳統瑪格麗特披薩餅」,當中「我們」和「偉大的」這些用字都令網民受不了。有人覺得模特兒塑造的形象有拙劣的感覺,任何人都不會用這種方式用筷子。
說真的,短片用筷子吃意大利食品,本來挺有新意,用以融合中西,是個不錯的點子,相信創作團隊也無意惹麻煩,但就是讓內地網民受不了,到底是為什麼?難道都是「玻璃心」作祟嗎?
內地網民的反應,肯定有「玻璃心」的成分,百年來積累的恥辱令國人變得十分敏感,過往被歧視的經驗都讓人們往壞處想,這不獨在中國如是,非洲裔的黑人也有類似的情況。不過,令短片產生歧義,又不可能是單方面的事。
創作團隊對受眾欠了解
在傳意過程中,一段短片的涵義,最先取決於製作團隊,他們的構思如果是善意的,那麼善意應會較為容易傳達出來。不過,這也還要看受眾的詮釋,受眾在理解一段短片時,其實也仿如經歷一次創作,因而體會的涵義或許有別於創作團隊。如果創作團隊對受眾沒有足夠的了解,觸犯了對方的禁忌,短片就會產生歧義,非但表達不了善意,還會冒犯對方,使一次交流失敗告終。Dolce & Gabbana 這個短片就是出了這個問題。
Dolce & Gabbana 筷子吃意大利食品的意念很有綽頭,但種種細節又未能切合內地民眾的審美觀,尤其是該品牌冒犯內地民眾已有前科,故此容易令人先入為主,挑起毛病來。
刻意逢迎之下仍免不了露餡
去年,Dolce & Gabbana 曾有一輯「DG Loves China」廣告,當中的取景就令內地人感到不舒服,畫面呈現的景象主要是北京天安門和南鑼鼓巷,時尚的模特兒走近路人,本意圖表達親善的意思,可是路人的面貌卻被認為是有意貶損中國人形象,特別是那張天安門前的媽,外表土氣,一臉苦相,與身旁時尚的模特兒造成反差。或許有人說,這都是在街上取景,是真有其人,才取的景。然而一個場景中總可看到不同的風景,有許多美好的形象都不選,為何專門選取一個令人感到不舒服的形象呢?這就反映製作團隊心目中的中國形象並不美好。當然,也不排除他們認為美好,但受眾認為不美好,但以時尚的審美角度言,總有些客觀的準則吧。製作團隊心目中的中國形象既是如此,又如何能釋出善意呢?這就像本身對某人有偏見,刻意逢迎之下,仍免不了露餡,顯出對對方的鄙視。
今年的筷子吃意大利薄餅短片,也拍不出對筷子的美好想像,縱然意念富創意,卻釋不出善意,加上受過往系列文宣負面效應的影響,帶來關公災難,是可以預期的。
就在Dolce & Gabbana的短片備受爭議之際,又傳出品牌設計師有辱華言辭,結果一眾內地明星集體不出席DG秀。至此,DG Loves China是真是假,已是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