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曉琳:流感肆虐 提高疫苗接種率才能治本
每年冬天,總會迎來流感高峰期,身邊病倒的朋友越來越多,一個個都紛紛戴上口罩。無論是公立醫院還是私立診所,都擠滿了前來就醫的病人,所有病床一律爆滿。伊利沙伯醫院、聯合醫院、明愛醫院及博愛醫院的內科病房佔用率超過120%,將軍澳醫院更高達133%,成為全港之冠。醫院逼爆的場景其實每年都會上演,年年都有人提出要改善公立醫院的承受能力,但這麼多年來卻始終沒有任何明顯改善。政府每次都待流感病情爆發後,才江湖救急臨時增加撥款。然而,醫院不可能一天落成,醫生亦不會一夜之間便增多,一筆過的臨時撥款不見得能治標,更遑論治本。去年冬季的流感奪取了八十多人的性命,比起臨近地區高得多。再一次面對流感肆虐,政府應著手做好預防,而非亡羊補牢。
流感接種率低 未能守住第一道防線
雖然香港政府每年都有推出「政府防疫注射計劃」以及「疫苗資助計劃」,為合資格人士,如綜援家庭、孕婦、長者、兒童等人士免費或資助接種流感疫苗,但整體接種率仍然偏低。2017/18年度,只有70.5萬人接受流感疫苗注射,佔整體人口不足一成。至於2018/19年度的疫苗,截止去年年尾,亦只有27.7萬人接受了注射,雖比過往同期高,但仍然不算理想。相比起台灣,超過40%的疫苗接種率,香港仍有相當大的進步空間。去年流感,台灣共2000多萬人口,亦只有30多人因此喪生,香港區區700萬人口,死亡人數卻是1.5倍。由此可見,做好第一道的防疫工作才是應付流感的關鍵。
擴闊資助範圍 安排集體接種
臨近地區,如澳門政府疫苗計劃的覆蓋範圍相當廣,只要是18歲以下,50歲以上均可免費接種,政府還會到學校、賭城等地方為市民安排集體接種。然而,現時香港政府則只為領取綜援的目標群體提供免費疫苗,其餘只是資助接種。另外,政府亦鮮少安排社區或學校接受集體接種,不少市民不知道要去哪裏接種疫苗,甚至根本不知道有得接種流感疫苗。政府的資源與其投放於治療,倒不如一開始便重火力做好預防。減少染病的風險,自然便減少應診的人數,亦令病人能夠獲得足夠和適切的照顧。要進一步提升疫苗接種率,政府一方面應擴闊資助範圍,另一方面不妨主動聯絡各區區議員,幫忙安排集體接種得場地和集合區內目標群體。政府既然每年都花費數億元於應付流感,何不從根本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