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詠紅:台灣獨派要「制憲」

2019-01-28
韓咏紅
聯合早報副總編輯兼聯合早報網(中國)主編
 
AAA

gu1.jpg

台灣獨派大老辜寬敏設立的「台灣制憲基金會」本星期三舉行開幕儀式,台灣綠營的四個政黨,包括執政的民進黨,以及時代力量、社民黨和基進黨的黨主席少見的齊聚一堂。剛卸任九天的前行政院長賴清德也亮相,致辭強調制定新憲「時機已經到了」。

今年93歲的現任總統府資政的辜寬敏成立基金會推動制憲的消息,早在去年8月就被台媒曝光,因此不算新鮮消息,但民進黨等政黨集體宣示,為這個可能觸犯兩岸底線的危險行為背書,還是十分引人注目。

多次強調自己是「台獨工作者」,並且被獨派培養為儲君,有可能接替蔡英文代表民進党參選下屆總統的賴清德,在發言中不避諱地將台灣定義為獨立於中國的國家。無官一身輕的賴清德公開為制憲列下理由,包括現行憲法是在中國制定,非為台灣量身訂做,實施起來問題不斷;有中國思想,跟「台灣命運共同體」的意識不斷矛盾,影響台灣團結,更無法面對「中國的威脅」。

而履新不久的民進黨主席卓榮泰也稱,民進黨會在制定新憲的工作上「絕對不會缺席,並重申台灣是「主權獨立安全的國家」。

追溯起來,台灣自李登輝時代以來曾推動過七次修憲,從正面角度評價,修憲的意義是促使原來的中華民國憲法下的政府體制適應台灣的政治現實,提升台灣政治的民主水平,因此修憲確定了總統由全體公民直接投票選舉產生,確定「總統+行政院長」的雙首長制。但在另一方面,多次修憲也都涉及人事與權力鬥爭,並將台灣與大陸的距離拉遠。如1997年將台灣政制里的「台灣省」虛級化,凍結台灣省機關,實際上是虛化台灣「省」的身份,凸顯主權意識,是為一種「去中國化」。

時間跳到2019年,經過多年「去中國化」運動,到如今辜寬敏等宣稱的目標已不是修憲,而是制憲,一字之差,說白了就是要擺脫中華民國憲法,制定台灣為獨立國家的憲法,即「法理台獨」「正名制憲」台獨,這個姿態比現任民進黨政府「事實台獨」(主張台灣已經是獨立的國家)的立場更邁進一步。從兩岸關係角度說,這是觸碰底線的「改變現狀」,足以引發大陸動武統一兩岸。

這個危險性,美國的台灣專家立即看到了。儘管美國兩部對台灣友好的法案《台灣旅行法》和《亞洲再保障倡議法》都已生效,美國眾議院22日還剛通過議案,要求國務院幫助台灣重新獲得世界衛生組織觀察員資格,但美國國安會前亞洲事務資深主任、現任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亞洲事務資深副會長葛林(Michael Green)依然警告,制憲「對台灣而言不是很好的戰略行為」。

據《聯合報》報道,葛林受訪時分析,制憲會使台灣成為不穩定的原因,也為台灣帶來不確定性。他更直言,修改憲法的動機不能出於警告中國,或激勵深綠基本盤,不能出於政治動機,同時必須考慮美國、日本等國的看法。

台灣尋求制憲的危險性,賴清德以及其他政黨看不到嗎?其實,台灣、大陸與上述美國學者都直接或婉轉指出來了,他們若不是帶有欺騙性與政治計算,以制憲話題刺激大陸,為迄今不到一年的總統大選進行台獨話題植入與操作,就是選擇冒險。

也許欺騙與冒險的因素都存在,而前者成分更大些。今年1月確定將出任民進黨秘書長,成為民進黨2020年選舉操盤手的羅文嘉就公開宣稱,將跟社會所有力量建立橋樑,一起「抗拒威脅台灣人生活方式和生活價值的中國政權」,無異於預告2020年總統選舉,民進黨將重拾傳統戰法,主打兩岸議題與「中國威脅牌」。

面對選舉逼近的壓力,內政缺乏建樹的民進黨在沒有其他有利議題的情況下,再次拔高兩岸對抗,似乎是理所當然的選擇。對民進黨而言,製造兩岸緊張即使不能勝選,至少能凝聚基本盤。然而,這是將一黨之利置於台灣之上,並預示了2019年兩岸關係將風雨不斷。北京今年開年正式拋出「兩制」台灣的主張,壓縮了台灣的選擇空間,島內政客們再以此作為操作對立的機會,則將讓兩岸關係置於更大的危險中。處在統獨撕裂的現實中,台灣要凝聚認同與共識委實不易,但政客們若忙於從社會分裂中漁利,年輕一代也不願直面現實,則更讓人遺憾,也更讓人擔憂。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文章原刊於《聯合早報》,本網獲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
  • 1月13日大選之後,台灣社會恢復平靜,一切生活如常;不管你喜不喜歡,人人都自動的接受選舉結果;那些過去的不服輸的躁動已不復見。

    廖書蘭  2024-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