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寧:證監金管聯發的「靠嚇」通函

2019-04-30
丘寧
資深傳媒工作者
 
AAA

ha1.jpg

上周金管局與證監會罕有地發出聯合通函,指一個內地銀行集團在港通過私募基金及其他實體進行一連串「複雜交易」,表面上是一項投資,實際卻是向上市公司大股東借出孖展貸款。有人認為由兩大金融監管部門齊齊發聲,相關產業鏈的操作多少都會受到影響,對香港的金融業界究竟是好事定壞事,卻難有絕對答案。

若只看標題,真的以為兩大監管機構準備搞個大龍鳳,但只要看得詳細一點,便發覺不是什麼驚天大發現。事實上,去年8月證監會亦曾發出類似通函,指在持續監察持牌機構的過程中,發現有資產管理公司可能曾協助及教唆非持牌的聯屬公司或第三方,提供以投資作掩飾的證券保證金融資(即孖展融資)。事隔8個月,證監會找來金管局發個聯合通函,其實只是之前通函的「2.0」版本,不同的只是多了中資銀行集團(但沒有點名)及相關的「複雜交易」過程。

有分析認為,今次連金管局也出手,證明情況已非只存在證監會監管的券商,而是擴散到銀行體系,但其實只要是對業界運作稍有認識的人,都知道「2.0」版本所指的「複雜交易」,在中資行十分常見,而且已經發生了數年,難道兩大監管機構去年才發現?筆者不相信亦不敢相信。

那「2.0」版本代表監管機構即將有所行動,發個通函「溫馨提示」涉事的業界乎?大家何曾見過此如仁慈的監管機構?說穿了,就是監管機構沒有足夠證據證明有關人士違法或違規,面對如此狀況只能「靠嚇」,高調地發過聯合通函,希望有關機構配合收斂。

市場傳聞通函所指的中國銀行集團乃民生銀行系統,但筆者一位中資券商朋友表示,很多中資銀行背景的系統都會進行類似的操作,所貸出去的融資,除了流入本地股市,不少的更會回流內地A股,認為此刻證監會與金管局聯合發功,主要配合中央過去幾年於內地去槓桿及打擊走資。

然而,監管機構配合國策之際卻隨時令本已難做的證券業進一步受到打壓,身為監管者,當然希望香港的金融業界全部都是「拔尖」,個個都在外資大行工作,服務的都是身家豐厚的大客或國際企業。但作為一個多元化的國際金融中心,有百貨才能應百客,只要不違法違規,一些走在灰色地帶的財技不應一網打盡,否則只會令香港進一步單一化。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