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觀察/朱高正的中國心
有「台灣民主戰艦」之稱的朱高正,卻自稱自己是「寂寞的哲學家」。他曾經告訴我,他在德國留學的時候,有一天逛書店,無意間發現一本書《儒家共產主義》,他感到十分好奇,怎麽儒家跟共產主義有連接呢?他當下買回家細讀。
這本書是1984年出版的,作者顯然認為1978年以後,中國所實施的改革開放政策,就是採用儒家思想來促進中國的現代化。
當時的亞洲四小龍,應該是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這已經成為學界的共識;就是有這種文化基因,使得亞洲四小龍不借著侵略別人而完成現代化。這對當時來說,是少有的從正面的角度來評價中華傳統文化,認為傳統文化不再是現代化的絆腳石,甚至是完成現代化的有效助力。這位德國作者寫這麽一本《儒家共產主義》,顯然是預測將來除了亞洲四小龍以外,將會有一條東方巨龍騰飛在世界的上空。我們也可以合理的期待,深受儒家思想影響的東亞文明圈,只要能善用儒家的傳統文化元素,完成現代化也是指日可待的。
朱高正到德國留學前,他的恩師黃振華教授說,「到了外國吃飯喝湯不要出聲音」,朱高正謹記這一點。但是當他請德國人到中國餐館時,問題來了,德國人的湯是溫的,中國人的湯是燙的,於是朱高正教德國友人, 喝湯前要先用咀吹一吹,然後慢慢的吞下。這件事使朱高正頓悟,吃德國餐就要按照德國餐的規矩,吃中國菜就要照中國菜的方式;以喝湯為例,絕對不能硬是把德國喝湯的規矩套用到飲中國湯來,這就說明東西方各有文化特色!相互尊重差異,價值觀不要強加於他人身上。
朱高正兩個兒子都在德國出世,他的博士學位即將完成,指導教授送他們到機場回台灣時說,「 希望這兩個小孩子在20年後還能夠再到德國來留學」,朱高正聽了臉色大變,老師問,怎麽了?朱高正回答德國老師:「親愛的老師,要是連我朱高正的兒子20年後都還要再到德國來留學,那您認為我們中國人到底還要再到德國留學幾代人啊?」這位博導聽了這句話後,很高興的說,他總算沒有看錯人!朱高正接著説,「希望20年後,德國人到台灣來留學!」朱高正認為這也是作為中國人,文化自信的另一個表現。
還有另外一件事,順道一提,願與讀者分享:朱高正陪同德國的學者參觀兵馬俑(大約在80年代後期,中國把兵馬俑運到德國展出)朱高正把兵馬俑上的文字唸出來,並且解釋給他們聽,那些德國學者非常驚訝!「為什麽你能看得懂?!」朱高正說「 不只是我,在台灣,連小學生都看得懂!」
上帝造人是公平的,某一方面給你多了,在另一方面就給你少了;有人說朱高正的IQ滿分,EQ零分。當然,這句話雖然有點言過其實,但是也不無道理。綜觀所論,儘管朱高正是一位極富爭議的政治人物,但是他有一顆鮮活的中國心,在那個年代生長的台灣人絕大部分都與朱高正一樣,愛中國,愛中國的土地與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