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燒味都上市?太興成功的7大秘密
本地連鎖餐飲品牌太興集團今日公開招股。不論本地人或遊客相信都總會試過「幫襯」。於小西灣起家,由1989年至今已擴展至126間店舖,另外有八個品牌。究竟成功秘密在哪裡?
太興旗下品牌有「太興」、「茶木」、「靠得住」、「敏華冰廳」、「錦麗」、「東京築地食堂」、「漁牧」及「飯規」。由燒味,冰鎮奶茶,菠蘿油到台式食品,越南河粉都涉獵。據太興招股書,太興去年純利率達9.8%,而根據另外三家快餐股最新半年度業績(三家股份都以3月底為年結),兩間老牌本港快餐店大快活及大家樂純利率分別為6.8%及5.7%,近年業績走下坡的翠華,僅有1.6%。集團其下餐廳去年每人平均消費65.4港元,內地就更高達84.4港元。
1. 只租旺舖
太興開設的新店最快能夠做到2個月達收支平衡,16個月回本。根據招股書,秘密在於一個「旺」字。集團租舖要選人流夠旺,而且兩店之間至少相距一公里。
2.中式小炒都可用機器?
太興同時利用機器將菜式秘方複製至各分店。集團近年已開發了300款中式小炒的自動炒鑊機,預設程式的浸雞機,語音提示的家禽燒烤焗爐等等。集團靠科技,減少人手需求及開支,包括可以減少聘用資深大廚。
3.多元化發展
太興集團創辦人兼主席陳永安有「燒味大王」美譽。他15歲投身社會,在街市豬肉檔工怍,21歲成為豬肉檔老闆。1989年起家至1997年已有7間分店,但全以燒味為主。當時發生禽流感襲港,導致生意急插40%至50%,現金流因變得緊張,更爆發出糧危機,經歷此事之後,令陳永安明白到不能以單一經營模式去運作,要擴大規模和發展多元化的餐飲業務,向大企業的目標進發。
4.「 五常法」
2003年「沙士」疫症重擊飲食業生意,當年生意額僅跌一成,遠低於同業的三至四成,主要因為太興於2002年實施「五常法」,即「常組織、常整頓、常清潔、常規範及常自律」,衛生水平給予消費者信心,生意額降幅較同業為低。
5. 進軍內地減成本
太興早於2004年已進軍內地開設餐廳,2008年在港開設食品廠房,去年亦在內地開設食品廠房,減輕食材成本。
6. 市場噱頭
2009年「金融海嘯」再令本港飲食業陷入困境,當年有酒樓推出「一蚊雞」割喉減價促銷,太興同年亦推出「一蚊叉燒飯」應戰。
7. 品牌年輕化
太興第二代接班人陳家強2009年從英國回流香港,協助父親陳永安打理太興業務,陳家強主打年輕人市場,由他引入的茶木台式休閒餐廳,在港大受年輕人歡迎,成為新的飲食文化。不過集團建立的品牌都非「個個掂」,如官崎(日式燒肉)、點心瑪莉等就因虧損而結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