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順傑:民主,民主,民進黨為主?
民進黨自上周總統初選落幕後,旋即啟動內部整合,原先的亂局隨着全黨定於總統蔡英文一尊而平息,原本力拱「蔡賴(前行政院長賴清德)配」的輿論焦點,也開始往「蔡蘇(現任閣揆蘇貞昌)配」轉移。雖然黯然落敗的賴清德已逐漸被鎂光燈「淡忘」,但他之前在初選期間說過的一段話,至今仍讓我印象深刻。
在6月8日舉行的黨內初選電視政見發表會上,賴清德闡述他的治國理念時提到,若能當選總統,他將推動「守護台灣、團結台灣、投資台灣與壯大台灣」這四大目標。其中,他強調台灣應堅定站在自由民主的聯盟,善用「第一島鏈」的關鏈地位,在印太地區扮演關鍵角色。
他說:「台灣一定要站在民主的價值體系裡面,共同抵抗共產勢力擴張,同時能夠推動中國的民主化,這樣不僅台灣可以安全,台灣的主權得以維護、台灣民主制度可以維護、對整個和平也有幫助。」
「推動中國民主化」這話由務實的台獨工作者說出,着實令人感到突兀;不但綠營不會有興趣,中共也不會予以理會,藍營選民更加不會買單。但在香港反修訂《逃犯條例》示威遊行不斷升級的背景下,賴清德的話別有一番意義。
英國《金融時報》首席外交事務評論員吉迪恩·拉赫曼(Gideon Rachman)日前在一篇題為「香港、台灣以及對更美好的中國的期待」專欄中指出,香港和台灣均證明,華人社會沒有理由不能走向民主,而台、港兩地「也許能替未來一個更自由的中國守住希望,直到中國發生改變為止」。
作為華人世界中能夠產生民主政治的成功案例,台灣一直被標榜為中國大陸的民主模範。美國副總統彭斯去年10月在一篇痛批大陸的演說中就曾盛讚,台灣對民主的擁抱為所有華人展示了一條更好的道路。然而,最近民進黨政府的一系列作為,卻使得這條民主的康庄大道滿路坑疤,也讓賴清德的滿腔熱血瞬間變得軟弱無力。
掌控立法院多數席次的民進黨本周強行三讀通過《公民投票法》修正案(簡稱公投法),將公投與大選脫鉤,還另訂8月第四個星期六為公投日,自2021年起,每兩年舉行一次。
這意味着明年總統大選,確定不會合并舉行公投。民進黨強調,此次修法絕對沒有政治私心,而是旨在解決去年公投綁大選的亂象。但國民黨不信,抨擊民進黨一邊關心香港民主人權,另一邊卻「閹割」台灣民眾的「直接人權」,「沒收」公投,根本是「民主的笑話、悲哀,也是一大恥辱」。
值得注意的是,這回不僅在野黨跳腳,當年在第一線上為台灣民主運動奉獻的綠營長老也看不下去。例如,已宣布脫離民進黨的前副總統呂秀蓮就呼籲民進黨摸摸自己的良心,想想當初多少民主先進努力爭取公投,掌權者不應為所欲為。台派學者施正鋒也因不滿其他同陣營的學者對公投法修法噤聲,氣得退出台獨聯盟和台灣教授協會等深綠團體,更怒斥民進黨是「出賣台灣的政黨」。
的確,支持香港反修例示威的蔡英文,連日來大力聲援「自由的台灣撐香港的自由」,但話猶未了,民進黨在硬推前黨員李進勇當應為中立的中央選舉委員會主委後,即刻火速修公投法,將過去極力供奉的公投「神主牌」砸爛,政治操作的企圖昭然若揭。頓時,綠營「護民主」的口號變成了空話,着實諷刺。
有台灣媒體調侃,指蔡英文執政下的「英式民主」,是只有符合民進黨意識形態的,才是民主;若是違反民進黨價值,或危及民進黨政權的,則都是反民主。縱觀蔡政府上台以來的作為,不論是阻擋前國民黨官員管中閔接任台灣大學校長的「卡管案」、委任「辦藍不辦綠」的監察委員陳師孟對在野黨追殺,甚或以不合理的理由對親北京的台灣媒體開罰,都在在證明有關「英式民主」的批評所言不虛。但令人不解的是,重視民主自由的年輕群眾,對之普遍默不作聲,難免雙重標準。
民主,民主,人民做主,好不容易走過威權的台灣,可得慎防民主走回頭路,反成了「民進黨為主」。
文章原刊於《聯合早報》。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