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遊HKD:【粉嶺出發】天池五咀認「清」歷史
七月暑假行山實在「攞命」,食水、防曬用品缺一不可,但為爭取在難得的藍天白雲留倩影,八小時走21公里,「天池五咀」確實要試一次。
沙頭角海
在新界東北的鹿頸出發,沿岸邊而行,盡覽紅樹林、悠閒水鳥和沙頭角海景色。沙頭角區乃深圳河出口處,有大量沙泥沉積。據蕭國健著《香港新界北部鄉村之歷史與風貌》,清晨或黃昏銀光閃閃,有「日出沙頭,月懸海角」的美譽,故得沙頭角之名。
行山看歷史,沙頭角墟創於19世紀初,後稱東和墟。沙頭角及鄰近百多個村落組成沙頭角「十約」,以策劃及管理墟務。其中此行的起點鹿頸,以及雞谷樹下、南涌一帶稱為「第八約」。南涌最早有人遷入,皆來自福建,年代為明崇禎16年(1643年)。
沙頭角海
鹿頸沿岸而行,海邊屬於邊境禁區界線,一直伸延至亞公咀。此程先由亞公坳山徑穿往榕樹凹再抵鎖羅盆。
鎖羅盆
鎖羅盆列為「第九約」(慶春約),屬黃氏村落,由另一山頭的荔枝窩於清乾隆20年(1755年)分遷而來。至於荔枝窩的曾氏與黃氏,則分別早在清康熙10年(1671年)及清雍正13年(1735年)由東莞青溪及永安而來。
偶遇鎖羅盆村長黃慶祥
2017年,筆者遊走在鎖羅盆,偶遇村長黃慶祥回村視察,得知不少後代早已越洋過活,趁新年假期才有機會返港重聚。
上角咀
在鎖羅盆小休片刻,不需走上前往荔枝窩的山路,往海邊而行就正式進入綑「五咀」環節。有指「五咀」即是沿岸的上角咀、新舅埔角、三角咀、企山咀及亞公咀(順本路線排行)。
新舅埔角
小鴨洲(左)與鴨洲(右)
其中在新舅埔角一帶,更可近觀小鴨洲與鴨洲,非常難忘。
長排頭的天池
緊接的長排頭就有今程主角「天池」,池底還有很多小魚游動,未知潮水何時帶牠們出海重獲自由?
大深涌
之後向大深涌進發,有一條堤壩,偌大的淺灘中央有輛挖泥車, 又有誰敢坐上去打咭留影呢?
三角咀
榕樹凹灣
企山咀
大熱天時,綑邊經三角咀再走至榕樹凹灣,實在有「得番半條命」的感覺。榕樹凹極容易認,因有一條極長堤壩,若需腰斬行程,可入村再循清晰山路返回鹿頸,如繼續行程則綑岸邊至企山咀。
亞公灣)
山上向下望亞公灣
進入亞公灣前,請有心理準備大片濕地將會讓你有雙「泥鴨腳」。誠然,亞公灣實在靜中帶點神秘,因從山上的熱門行山徑看下來,可能因草木太茂盛的關係,相信很少人會專程到此一遊。
亞公咀看鹽田港
最後到亞公咀,細看對岸深圳鹽田港,內地各方面的發展好像又再逼近香港一步,這是心理作祟嗎?
==========
【路線】鹿頸-鎖羅盆-長排頭-榕樹凹-亞公灣-鹿頸
【地圖】https://www.trailwatch.hk/?t=activities&aid=111800
【去程交通】
小巴 56K
上車/粉嶺火車站C出口
下車/南涌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