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談判前夕:中方購大豆是中美之間「公約數」合作是唯一選擇

2019-07-29
 
AAA

mfile_1471064_1_L_20190729035136.jpg

中美即將進行新一輪談判,新華社報道,數百萬噸美國大豆已經付運到中國;美方又宣佈對110項中國輸往美國的工業品豁免關稅,並表示願意推動美國企業為相關中國企業繼續供貨。

新華社發表時評認為這些互相釋出誠意的行動,顯示中美雙方落實兩國元首大阪會晤共識、推動經貿磋商重回正軌的積極意願。時評認為,經貿摩擦升級對中美經濟都會造成損失,以大豆為例,美國大豆的第一大出口國是中國,中國約九成大豆需要進口,也就是說美國大豆離不開中國市場,中國內需也離不開美國大豆,從中美貿易的商品結構來看,類似大豆這樣的商品,正是雙方之間的「公約數」,「大豆公約數」印證著合作是中美雙方唯一正確的選擇。

時評表示,近期美方一些人士不斷炮製「對抗」噪音表明,磋商重啟後的進展也會複雜而曲折,期盼美方與中方相向而行,為磋商重回正軌蓄足後勁,只有拿出更多誠意和行動,才能讓中美合作共贏之路行穩致遠。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恢復經貿磋商前夕表示,北京可能不會在明年11月總統大選前,與華府簽訂貿易協議,因為他們期望民主黨人,而不是他勝出大選,令談判變得更容易。

特朗普認為,北京正採取拖延策略,重申他不在乎會否達成協議,因為美國目前正向中國進口貨,徵收大筆關稅。

外匯

國家外匯管理局首次披露中國外匯儲備貨幣結構,美元佔比從1995年的79%,下降至2014年的58%,非美元貨幣從21%上升至42%。由2005年至2014年,中國外匯儲備經營平均收益率為3.68%。此外,由2005年至2018年底,中國黃金儲備由600噸,升至1852噸,位居全球第六。

國家外匯管理局新聞發言人表示,中國外匯儲備堅持多元化、分散化的投資理念,根據市場情況靈活調整、持續優化貨幣和資產結構,控制總體投資風險,保障外匯儲備保值增值。 

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得來不易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劉怡翔表示,成功的國際資產及財富管理中心除了要具有國際資產、開發國際網絡以及緊貼趨勢,更需要培訓有國際視野的人才。他說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得來不易,而香港國際都會的未來,正正是靠年青人去守護,希望大家一起努力。

劉怡翔在網誌表示,本港資產及財富管理業務體現高度國際化,來自非香港投資者的資產就達到14萬億港元,當中較多來自北美洲和亞太區,又透過基金互認安排,讓香港公募基金在海外作跨境發售。劉怡翔表示,政府非常重視培育年輕一代,鼓勵中學生以多角度思考和了解社會議題,培養國際視野,學習各種語言和到不同地區參加交流團,裝備自己。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