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科業界:港府持續因循 落後大灣區城市
民建聯舉辦「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科技發展」圓桌會議。多名講者發言時批評香港政府在推動創科政策時執行力不足,亦不主動應用本地創新科技成果。他們認為本地創科政策已落後內地及鄰近多個城市。
與會者之一,水中銀(國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代表杜偉樑說,即使公司在國內及國際市場打出知名度,亦代表香港科學園接待內地多名省市官員,但香港不同問責局均拒絕使用本地科創企業產品,令本地初創產品難以獲得應用經驗,再進一步推廣至其他市場。
商湯科技香港公司總經理尚海龍亦指,曾向問責局長推銷本地科創產品,但該名官員反問「有無其他局用?無,那先等等」。 尚海龍又指,香港相關機構執行力與內地有明顯差異,他舉例指2017年政府宣布推出100億元推動創科發展,但現在暫時應該無一間公司取得撥款。他相信要2021年上半年式才可有錢落袋,打趣指屆時不少科技公司有機會已倒閉。他建議政府資助的科技劵應改為預付,亦應鼓勵高等院校培訓人才,把高端人才留在香港發展,因為培養本地人才,才會更著力發展本地經濟。
互聯網專業協會會長冼漢廸就認為目前初級及中級科技人才供應不足,港府官員角色較為被動,若香港再不急起直追,就要到一河之隔的內地,嘗試在大灣區找更大機遇。智慧城市聯盟會長楊文銳就鼓勵香港政府參考杭州政府經驗,與其他政府討論將智慧城市方案「打包」推銷至其他城市。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資訊科技事務發言人葛珮帆認為各項問題反映港府「怕揹鑊」。香港政府目前的採購指標,只考慮百分百安全、「平靚正」,全部跟隨國際標準,沒有考慮協助推動本地科研企業,亦無考慮要自己創建自己的本地標準。她建議政府需要更大勇氣,改變採購評分制度,讓更多本地科創企業可以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