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淺析香港一些失衡的社會心態 — 極端的身份認同

2019-11-15
路易
香港媒體主筆協會會員
 
AAA

 shutterstock_1522619228.jpg

路易
編者按:修例風波不止帶來了數月的示威,還集中暴露了香港社會長期形成的一些失衡心態。這些心態也形成了社會動蕩助燃劑。接下來一段時間筆者預計將分開幾篇文章嘗試探討這些心態的成因和影響。
當然,分析這些心態並非幫助政府推卸責任,事實上,在之前的文章中筆者已多次分析並批評了官方存在的問題。另外,分析這些心態並不意味著筆者意識不到傳統香港社會的優秀品質,如規矩、公義、專業、守法等,沒有這些素質,單憑英國管治與歷史機遇,香港也不可能成功。

—————————————————————————————————————————
最近同一些和理非聊天,他們都非常反對示威中發生的打人、放火、「裝修」等事件,認為暴徒的行為需要得到懲罰。同時他們也承認生活因暴力事件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但當我問他們為什麼依然不出來反對時,他們講了同一句話:「我們說好不割蓆」。
香港的示威活動雖已經漫無目的,但仍綿延不絕,社會大眾這種極端抱團的心態是基礎因素。
試想,如果同樣的事情發生在倫敦、紐約、廣州、北京,當地人會不會因為實施暴力的同是本地人,甚至理念相同就和暴力分子「不割蓆」?
這種抱團的狀態甚至超過小地方的同鄉概念。一般來說,小地方人怕受欺負而互相照顧,需要抱團,大城市人因為本身利益多元且並不缺乏安全感,一般不會刻意抱團。香港這種匪夷所思的狀態只有一個來源:身份認同。一種只有這700萬人是自己人的極端身份認同。
割蓆便是背叛港人
族群看是中國人,而價值觀上親近西方,處於兩大價值體系交界處,二者疊加,全世界只有香港人如此。經驗告訴香港人,內地人和西方人都不是自己人(實際上內地人對港人的認同感不低),於是香港人會腦補這種「不團結就玩完」的恐懼感(尤其他們認為自己在面對來自強大的中央政府的「壓制」)。這種恐懼感非常強大,以至於戰勝了一切其他價值判斷,甚至戰勝了是非觀。恐懼讓他們認為就算「手足」做錯了,也不能「背叛」自己人,因為這次「背叛」了,未來再遇到危機就沒有自己人了。
環顧世界,有一個民族和香港情況類似,那就是巴爾幹半島上的阿爾巴尼亞人。族群上他們是東歐人,而宗教上他們是穆斯林。同樣的原因,這個民族也極端抱團。他們也成為了世界的火藥桶之一。
這種自我設定的「孤立無援」狀態也容易讓人集體失去理智,覺得為了讓香港更符合自己想象的未來,可以做任何事,只要這件事不影響到我。
軟性上向英美等國祈求對方介入,幫自己解決問題,不惜放棄香港的尊嚴。硬性上製造、縱容、忍受各種暴力行為。
於是堵路不割蓆,阻人返工不割蓆,打砸燒都不割席。因為每個事件在他們眼裡都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交通 vs 香港」,「返工 vs 香港」的價值選擇題,好似不支持行動就是不愛香港,就是叛徒。
但是暴力的確很恐怖,血淋淋的事實讓原本和平的港人難以接受,於是開始自我催眠、自我說服,想各種匪夷所思的理由解釋任何錯誤。我們認為這些年輕人是香港的未來,他們這麽想,我們只能支持。
從此「私了」也不割蓆,割頸也不割蓆,就連點火燒人都不割蓆。香港在不斷升級的暴力中越陷越深。
筆者理解,這種身份認同是歷史遺留下來的客觀事實,需要時間化解。但香港人應該自問,難道我們為了所謂共同的身份就可以容忍一切?為了所謂的團結就放棄做人的原則?為了族群的利益就可以肆意犧牲「非我族類」人的利益,這和納粹的思維有什麽分別?
很多人在忍,希望這種極限施壓可以早一天成功,成功了就可以恢復平靜的生活,整個族群也能得到勝利的鼓舞。有些人一直猶豫是不是應該站出來反對,但礙於精致的利己主義和暴力分子制造的恐懼而選擇沉默。
不應被身份認同綁架
香港人應該想清楚,任何的身份認同都不應該超越人性與是非。人活在世,割蓆不割蓆的原則很簡單:對就支持,錯就割蓆。對錯的標準應該每個人獨立判斷,而不是被所謂身份認同綁架而人云亦云。
而且人要有尊嚴,即便對方有錯也不能放棄自己的底線。甘地,曼德拉的成功不是偶然的,而納粹失敗也不是偶然的。

美國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曾說:人們無法通過邪惡的手段來達到美好的目的,因為手段是種子,目的是樹。邪惡的種子永遠種不出善良的樹。
在城市生死存亡的關頭,所有香港人都應該反思這種社會心態。
當然,香港走到現在這個地步還有很多失衡的社會心態影響,下篇再講。

 

延伸閱讀
  • 《禁蒙面法》為甚麼重要?原因是該法例正正針對滋生暴亂的「匿名效應」。所謂「匿名效應」出自管理心理學,指在不記姓名或在相互不瞭解的情況下個體獨立性、自主性得到充分體現的現象。法國社會心理學家勒龐的經典著作《烏合之眾》,對於「匿名效應」對社會運動的影響有深入的分析。他直指「匿名性」引致個體喪失責任感,令個體變得原始、無理和情緒化。由於人們缺乏自我克制,因此逐漸接受集體潛意識的控制。在「匿名」的狀態和群體的掩護下,成為了「烏合之眾」孳生的「溫床」,令到社會動亂一發不可收拾。

    韓成科  2023-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