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若水:東風+鷹擊:解放軍的反艦導彈陣容

2020-01-22
甘若水
軍事評論員
 
AAA

解放軍的反艦導彈體系主要由「東風」和「鷹擊」兩大家族的部分成員組成,譬如東風-21D、東風-26、東風-17、鷹擊-18、鷹擊-12等。但不同導彈的任務各有不同,歸屬不同武裝力量,共同構築起反艦打擊體系。「東風」肩負戰略打擊任務,「鷹擊」則側重戰役戰術層面。

MILI1.jpg

東風-21D、東風-26、東風-17屬於陸基彈道導彈,由火箭軍掌握,用於遠程打擊數千公里之外的航母戰鬥群。3款「東風」搭配使用,構築其中程和遠程兩道反艦網。東風-21D是第一代「航母殺手」。具備對航母等海上移動目標進行末端機動變軌攻擊能力,其速度為10馬赫,射程約2000公里,覆蓋「第一島鏈」。

東風-26是中國首型通用中遠程精確打擊導彈,陸海兼備,且實現了帶空氣舵機動飛行器由12馬赫向18馬赫的技術跨越,速度大為提升,射程超過4000公里,打擊範圍延伸到「第二島鏈」。

東風-17在去年國慶閱兵中首次亮相,其最大優勢是超強的突防能力。作為世界上第一種實用化的陸基高超音速滑翔導彈,兼具高超音速、滑翔可變彈道兩大高新技術,從而突破敵方防空反導系統,打擊陸上目標和海上大型軍艦。

MILI2.jpg

 「鷹擊」反艦家族則歸屬海軍旗下的不同兵種。鷹擊-18、鷹擊-18A反艦巡航導彈,分別是艦艦導彈、潛艦導彈,配屬水面艦艇部隊、潛艇部隊,用於對付敵軍大型驅逐艦、大型潛艇。鷹擊-18裝備在052D型、055型等主力驅逐艦上。鷹擊-18A則裝備於039型常規潛艇以及093型攻擊核潛艇。

鷹擊-18及鷹擊-18A採用了亞超音速相結合的的雙速制突防模式,解決了遠射程與超音速突防的雙重難題,射程達600公里,超過美軍「戰斧」。在巡航階段,保持約為0.8馬赫的亞音速超低空飛行,以減少動力損耗,保證射程。而當進入搜索捕捉目標的末端攻擊階段後,加速到2.5至3馬赫的超音速狀態,進行攻擊。鷹擊-18A是中國首型可水下點火的導彈,能夠在更深的水下發射,可以超低空掠海飛行技術,躲避敵軍反導系統。

鷹擊-12空射反艦巡航導彈以及其衍生型號艦載版鷹擊-12A、陸基版鷹擊-12B,分別由海軍航空兵、水面艦艇部隊、岸防兵執掌,分別從空中、海上、陸地,打擊近海敵軍艦船,射程約為200公里,是沿海防禦體系的盾牌。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藍軍,在軍事訓練演習中負責扮演假想敵。他們並非只是簡單的對抗,而是要深入透徹分析研究假想敵的戰術戰法、武器裝備,對未來戰場上可能的對抗角斗進行推演,才能達到實戰化的作用。因此,藍軍被譽為軍隊戰鬥力的「試金石」「磨刀石」。

    甘若水  2022-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