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家醫院醫護要放無薪假 護士:影響到病人
面對新型肺炎衝擊,公立醫院迫爆,但多間私家醫院卻因為客源減少,紛紛要推出節流措施。有私家醫院的醫護人員透露,院方上兩個月起已經要求他們「清假」,放完有薪年假,就放無薪假。而綜合多方消息,部份醫院更暫時關閉部份部門及病房,減少開支。部份醫護人員需變成浮動上班時間,院方會即日通知上班或放假。有醫護形容這個狀況令人感覺「唔安定」,亦擔心減少人手影響病人。
香港及內地人均憂疫情 押後非必要檢查
阿果(化名)在私家醫院從事護士過十年,她指疫情出現後不少市民擔心受感染,「無咩事都唔來醫院,不少非必要的檢查,預約都押後」。其次因應政府收緊入境政策,來港的外地人士需要隔離14日。阿果說,過去有不少內地人來香港進行身體檢查或小型手術,但目前隨了一些來港已久,一直留院進行治療的非香港居民外。內地或外國人都已絕跡醫院。 另一名在私家醫院工作過十年的護士Alice(化名)亦說,「而家內地人都視香港為疫區,他們都唔敢落來」。她又指,自己從事的醫院暫不接收發燒,或者過去14日到過有疫症地區的患者,變相收症入院的病人可說少之又少。
突然來電「唔使返工」 生活大失預算
客源及收入減少,多間私家醫院採取節流措施,部份醫院索性暫時關閉低使用量的部門,以及將病人轉移至一兩個病房,關閉入住率低的病房。
由於開放的病房減少,院方早就要求員工清假。阿果說,可幸不少同事之前都積存好多大假,暫時未需要放無薪假。但Alice就指, 有幾位同事已取了無薪假,「 無話叫『迫』, 但(醫院)建議你放。」Alice又說,由於病房開放時間不一,目前的工作時間變得更不穩定,「 今日明明要上班,但可能十一、二點致電給你。今日下午不用上班了。」令她生活大失預算。
身體檢查部門成為重災區
Alice說,一些非急切的身體檢查部門成為重災區,「 造內視鏡的同事,好少個案。做腸鏡胃鏡,因為這個真的不是必需,另外兒科都少病人,因為好多時小朋友都會發燒入院,甚至高燒,好多醫院都不收發燒病人,兒科都應該是重災區。」一些原本由醫院聘請的臨時工,更加「無得留低」。「 之前(醫院)都會請一些兼職同事來幫輕我們的工作,那些同事就無工開,手停口停。(目前)一個月可能開得兩三日工,但又不可以做其他工作,他們最難糊口。」Alice對此都表示無奈。
對病人有無影響?
除了放無薪假,關閉病房,亦有醫院進行人手調配,把部份「剩餘」人力安排到其他病房工作。有醫護批評這個做法變相要醫護從事不熟悉的工作,對病人亦不理想,「將做了幾十年產房的人,調去做病房,派藥流程,認知等等都十分不同。她只是一個『人頭』,上到來都幫不到手,病人風險亦都高了」。
另外,Alice說「因為私家醫院探病都有限制,過去(家屬)可以長時間留在醫院,現在只有幾小時在醫院陪伴家人,變相病人會更倚靠護士或助理。」
議員:難叫政府出手
衞生服務界議員李國麟指知悉有私家醫院醫護要放無薪假,但他認為好難由政府的抗疫基金出手協助受影響員工,「因為不同於食肆、旅遊業是直接受政府的抗疫政策令到無工開。」他指,醫管局有探討過參考去年流感爆發時的做法,將一些病情相對穩定,非緊急的病人轉至私家醫院,減輕公營醫院的病床及人手壓力。但他強調,需要考慮病人病情,意願,醫療設備等專業事項,要逐個個案了解,並非話做就做。李國麟又指,私家醫院未來可參與更多支援處理傳染病的角色,例如進行一些前線篩查,做好公私營醫療的分工。
知多啲:全港過半護士都非在公營醫院工作
全港有43間公營醫院,12間私家醫院。直至2018年,全港連同註冊及登記護士共有56,723 人。根據資料,超過一半的護士都在私營機構工作,可見不少護士都選擇「逃」出私人市場。
根據立法會文件,註冊和登記護士數目在 2008 年 至 2017 年間顯著上升 45%。期內護士對人口比例由 每 1 000 名人口 5.4 名護士大增至 7.3 名 。然而,任職醫管局轄下的公立醫院及醫護機構的護士比例跌至 46%。約51%護士,即約28,928人任職私人機構。
有公營醫院資深護士透露,公營醫院流失率高的原因,是私家醫院與公營的薪金相若,但私家醫院的工作量較少,護士對病人的比例亦較少。醫管局轄下的公營醫院目前處理全港約八成入院個案,佔整體病床日數近九成。 公營醫院可謂面對「十個煲七個蓋」 。加上醫管局近年要求醫護人員從事大量病人紀錄及文書工作,都加重護士壓力。
難怪有私家醫院護士指,即使要放無薪假,都不考慮重返公營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