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投稿:疫情下戶外跑步 像極了愛情
文: 丁海澄
疫情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最近這半年,相信是大家最「黐家」的一段時間。工作以外,到街上呼吸一下新鮮空氣,也要做「風險評估」,能夠找到合適空檔散步、跑步或踩單車,好像比以前更難得。早前5、6月疫情稍為紓緩時,在緩跑徑、海濱均出現頗密集的跑友群,部分人甚至會跨區跑步,某些街跑熱點人頭湧湧。市民更注重健康是好事,但同時反映香港可以舒舒服服跑步的地方有限,想跑步也不是每區也有合適路線。CNN早年列出香港5大跑步路線,竟有3條在半山,疫境下今後相信跑友只會越來越多,政府當下應未雨綢繆,計劃如何改善全港跑步環境,在市區開闢更多綠化空間,並連接海濱,促成更多有潛力的跑步路線。
CNN曾將中山公園至薄扶林道、馬鞍山至沙田的海濱長廊、港島寶雲徑、盧吉道、港島徑第一至四段列為香港最佳五條跑步徑,港島區的3條在半山,一般市民平時比較難去;沙田區或港島西區的市民,就比較幸福,不時也可跑一下環境較好的路線。至於近年興起的業餘跑友會,部分曾建議過全港10條街跑路線,不少也是「向上跑」,以求有更寬敞步道、更好景觀,包括上寶馬山、青荃橋及龍翔道觀景台。
很多跑友其實重點不在跑多遠、多快,重點在於放鬆心情,可以一個人專注做一件事,一邊跑一邊為心靈充電,跑完雖累極但精神豁然開朗。不過,前提是跑步環境要好,最好有齊3個基本元素,綠化空間、易行寬闊步道、路段有變化或景觀好。政府的「香港2030+」指明,一個宜居高密度城市的規劃及城市設計,要以促進連接性、可步行性及單車可用性、可達性及通透度作為策略性方針,以提升城市流動性。綜合CNN及跑友會的建議,現時最缺乏優質跑步路線的,就是東九龍及西九龍,但其實兩者也有更大潛力及空間建設全港最好的跑步路線。
近年觀塘海濱的規劃設計越來越好,甚至吸引黃大仙區的跑友晚上過去「跑返轉」,此區域仍有不少空間可建造更多「跑步友善」設施,例如連接郵輪碼頭一帶,增加路段變化,相信對跑友會有更大吸引力。西九龍方面,值得期待的是西九文化區及鄰近商住區的未發展空間,西九海濱環境好眾所周知,只要成功與鄰近西九龍站一帶商住區連繫,加強綠化空間,在天橋網絡花點心思,改善步道暢通性,將來如果能從大角咀或佐敦一帶跑到西九龍站,再去到西九海濱,會是西九跑友的天大喜訊。這條路線粗略估計有6公里或以上。
部分跑友會設定一個「打卡位」作目標,「跑個靚步、影張靚相」,放上社交媒體分享,此舉令跑友更有動力去跑完路線。如果啟德/觀塘及西九日後有完整跑步路線配套,各自設定一兩個特色景點或打卡位,不久將來,CNN或跑友會推介的跑步路線,兩處必榜上有名,到時九龍跑友不用再羡慕港島跑友了。
疫情前不少人不會體會到可以安心跑步已是一種福氣,沒有特別珍惜無憂無慮街跑的機會,疫境下卻極力「爭取」外出跑步唞氣,為可以跑步出身汗而感恩……像極了愛情。這是近期常用的虛無「萬能key」,用來形容疫情下跑步,似乎也頗吻合,正常情況下不覺得重要的事,到隨時可能失去才加倍珍惜,亂世中體會更深。然而,「區區有步跑」當然是好事,市民可以隨時隨心跑一下步,打個卡,放空一下,身心更健康,但疫情下要做足防疫措施,否則想要健康到頭來變「中招」,就得不償失。
作者介紹:
90後自由工作者,本科主修酒店管理及旅遊業,大學期間曾當逾十份的前線及後勤兼職。
熱愛旅遊,醉心攝影,閒時走到社區每個角落,用鏡頭、文字道出人情味的故事。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