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金鋒:改變政策廣納人才 讓更多聲音被聽見

2020-08-24
郭金鋒
資深傳媒人、福山智庫研究員
 
AAA

67775.jpg

疫情肆虐,本港失業率高達6.1%,社會上裁員潮不斷,儘管是跨國企業也不能倖免,初踏入職場的畢業生更是舉步維艱。

面對如此嚴重的失業問題,政務司司長張建宗則以洗碗論回應之,呼籲年輕人勿揀擇,「洗碗也是工作經驗」,青年人要做好期望管理。言論一出,隨即引起大眾嘩然,不僅未能達致安撫之效,更是自曝其短,使政府對待就業問題上鬆散心態原形畢露。天災人禍早已令香港民不聊生,站於朝堂之高評廟堂百姓之惰,更非為政者當下要做的事,何況是常常以「公僕」自居的香港高官?由此可見,洗碗不是原罪,「勿揀擇」也沒有錯,錯的是政府官員沒有好好掌握民間的脈搏,在青年論壇說了不適當的話,實在算是一種失言,也反映了現時香港政府的人才吸納制度存在不足之處。

舉個例說,現時雖然有一系列救市措施,但當中就有人批評其漏洞百出。例如早前就有報道指出有公司結業半年,仍能獲得保就業計劃中的高額資助。也有不少人批評保就業只能保障僱主,根本未能保障打工仔避免裁員,例如有企業逼迫員工放無薪假、逼使僱員辭職、僱用影子員工等等。雖然政府常常說計劃目標是簡單、快捷,但政府若未能修補這些漏洞,也只是好心做壞事,最終耕壞經濟的土壤,引發基層弱勢的不滿,落得兩敗俱傷的下場。

新一輪救市措施快要推出,也許政府可以多參考新加坡的做法,就著救市政策當中的勞資問題入手,讓政策盡善盡美。例如透過強積金的平均供款記錄決定資助的多寡,而非讓企業自行選擇指定月份,防止虛報等問題發生。當地政府也會並按照上期支薪記錄再發補貼,確保打工仔有真正獲得援助。此外,政府也應與更多大型企業合作,加強救市的規模。例如新加坡就推出10億救市計劃,補貼企業未來六個月的四分之一薪水,鼓勵企業增聘本地勞工,刺激就業。與此同時,政府也應重新建立溝通渠道,吸納更多青年專業人士的意見,例如近年香港青年專業聯會就是個不錯的平台。

疫症當前,默默耕耘絕對比任何說話更能打動人心。香港社會在疫情過後要繼續發展,需要大家在艱苦之中仍然奮力播種,希望青年勿揀擇的同時,政府也要真正做到一視同仁,努力開拓更多機遇,並重新思考現時的人才吸納政策,讓更多聲音被聽見。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