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投稿:綠色生態遊讓旅遊業轉危為機

2020-08-26
 
AAA

GG1.jpg

文:丁海澄

疫情持續下,早前香港旅遊促進會表示,相信有99.9%本地旅遊業從業員已失業、停薪留職或領取部分薪金。除了寄望疫情早日受控,寄望重啟經濟外,過往業界一直輕視的「綠色生態遊」,若能大力推動,或可成本港旅遊業的曙光。

「綠色旅遊」包括有關自然景區的旅遊活動,於歐美國家相當常見。但本地旅行團則長期經營大量高利潤、針對內地旅客為主的「購物團」,欠缺本地深度旅遊團,而綠色旅遊更是寥寥可數。即使非以購物為目的的一般本地景點遊,也仍停留在傳統的帶隊「鴨仔團」,行程迫得密密麻麻,包括手信店、海洋公園、凌霄閣等旅遊景點,結果團友在景點來去匆匆,錯過沿途的美麗自然環境及人文風情。

商經局和環境局於去年底推出了「綠遊計劃」,然而明顯宣傳不足,公眾參與度極低。旅遊業議會透露,截至今年2月底只有兩家旅行社申請。港府於六月中旬再推出了「綠色生活本地遊鼓勵計劃」優化措施,把原本每接待一名本地旅客參加綠色旅遊團的100元資助,增加至200元,每間旅行代理可申請的人數上限亦增加至1,000名,可獲鼓勵金最高總額由5萬元增至20萬元。若政府能加大力度宣傳,鼓勵更多旅行社於目前淡市下積極響應,不但可使不少從業員度過難關,更可使本地旅遊業發展煥然一新,例如龍脊、荔枝窩等行山徑,都有潛質發展綠色生態遊。

長遠而言,香港亦應大力支援「本地深度遊」,過去有專營深度遊的旅行社也曾舉辦,團員人數不多,除遊覽香港各特色、有故事的景點外,更會到不同民間特色景點,如豆品店、廟宇、古董街等,適合常逛商場少接觸本土文化的香港人,亦可讓對香港傳統景點以外的故事感興趣的外地人多一個角度接觸香港本土文化。

疫症全球大流行,使不少人反思旅行的真正意義,並不是要把行程量化為去多少景點、買多少價廉物美的手信,也不一定要去得遠,而是要於旅程中好好放鬆享受,心靈得到洗滌,綠色生態遊正符合這大趨勢。是時候把本地的旅遊焦點,回到本地自然風光以及本土文化,不但能吸引本地人參與,疫情過後亦可把香港的美好一面,推廣予世界各地的旅客,把香港建成一個更有內涵的「旅遊之都」。

 

作者簡介

90後自由工作者,本科主修酒店管理及旅遊業,大學期間曾當逾十份的前線及後勤兼職。熱愛旅遊,醉心攝影,閒時走到社區每個角落,用鏡頭、文字道出人情味的故事。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內蒙古地大物博人稀,當地人介紹,額濟納面積十一萬四千多平方公里,相當於一百個香港,人口卻只有三萬多,但每年國慶節前後的旅遊旺季,從各地湧到額濟納的觀光客多達二三十萬人

    郭一鳴  2022-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