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NBA復播爭議北京進退失據,缺乏定力損害權威性

2020-10-13
路易
香港媒體主筆協會會員
 
AAA

34343.jpg

去年10月,NBA休斯敦火箭隊總經理達雷爾·莫雷(Daryl Morey)一條支持香港反修例運動的推文讓北京震怒。中央電視台當即無限期停播NBA比賽,中國政府與這個世界上最有價值的籃球聯盟的關係瞬間墮入谷底,國內大部分與NBA有關的商業活動隨之停擺。

然而,在剛剛過去的10月9日中國官方突然宣布復播NBA,引發巨大爭議。當晚新浪微博不得不刪帖、關評論、撤熱搜,十分狼狽。

網民的反應在意料之中。很多當初宣誓「國家面前無偶像」的球迷們大跌眼鏡。央視發言人自知難以服眾,列出NBA「國慶中秋雙節向中國球迷表達祝福」和「抗疫過程中向中國捐款」兩個蹩腳理由,試圖合理化該決定,更加尷尬。

可以想見,後疫情時期的中國內外需求薄弱,經濟下行壓力大,任何提振經濟的方法都被擺在檯面。NBA是中國市場最有影響力,也可能是價值最高的單一體育聯盟。據2018年統計,NBA球隊在中國市場有3億球迷和將近40億美元的估值。這麼大的市場,不僅為NBA帶來巨大收益,也在中國創造了大量周邊產業與就業。如此高的價值一直憋着不釋放出來對社會也不是好事,解禁並不出奇。

但是,當初既然做出決定要強硬應對,官方表態「事關主權無迴旋餘地」,就要等NBA公開道歉或主動「鋪台階」再和好。然而這次在NBA未針對莫雷事件有任何公開表示的情況下,北京就主動「迴旋」了,難怪網民驚呼被玩弄了感情,「軟骨頭」,「跪」等字眼充斥各大社交媒體,甚至有聲音批評國家煽動民族情緒,用完即棄。

早知今日,不如當初將封殺令限制在可控範圍。發表不當言論的是莫雷,禁止他一切與中國有關的活動,或者擴展到禁播火箭隊比賽足以,這樣既維護國家尊嚴,又保持正當合作。NBA雖曾「維護」莫雷的「言論自由」,但卻明確與其觀點做了切割,在某種程度上也是美國政治正確的受害者,不必一棍子打死。

中國在世界存在感越來越強,不可避免會有反對聲音。應該如何面對?「韜光養晦」和「敢於亮劍」都有道理,無非是鴿派和鷹派的思路不同。但任何策略都必須有連續性,有統一標準,有原則,有進退的依據,這樣才能保持權威性,讓人信服。進退失據會損害政府權威性,削弱其政治能量。總之一句話,硬就要硬到底,否則就應制定可控的反制措施,以防事件過度發酵。

此原則應貫穿所有對外交往。但客觀來講,在近期幾次外交事件中,中國都有陷入這種「進退失據」的風險。例如,八月底捷克參議院主席維特齊率團訪問台灣,中國外交部長王毅稱捷克挑戰一中原則將「付出沉重代價」。然而了解歐洲政治的人士就應該明白,捷克是分權制,總統、總理、外長等在維特齊訪台前就表達了反對。維特齊並不代表捷克官方意見,只是操縱政治。

果然王毅的回應遭遇了強烈反彈,畢竟此種威脅有傷對方自尊心。捷克政府立即召見中國大使交涉,歐盟其他國家亦加入發聲力挺捷克。該事件發酵成了中國與歐盟之間的衝突。

中方當然可以制裁捷克,但這個中歐國家是「一帶一路」重要驛站,中歐班列的關鍵節點,如果關係轉差,對中國國家利益也有損害。如果對方不道歉,又重啟與捷克的合作又將引起國內對政府權威性的質疑,得不償失。

類似的例子也發生在英國拒絕華為5G設備時。很明顯,這是在美國以終止戰略合作為威脅「逼迫」英國做出的動作,非英國本意。在決定發出前,英國剛剛批准了華為在劍橋的研發中心,中英本是站在同一條船上。然而駐英大使劉曉明卻發出了英國必將「付出代價」的聲音,引發兩國對立情緒。

有關NBA復播的爭議也是好事,政府應檢視此事件的決策過程,為未來類似情況定下標準,這更符合真正的國家利益。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中國大陸正在加緊軍事備戰「武統」台灣,最早可能在2027年發動攻擊。中美交惡之際,這似乎是引起國際社會普遍擔心的熱門話題。
    我多次闡明我的觀點:台灣不獨,大陸不武。
    但是這個簡單而意義重大的觀點似乎不被大多數人理解和認同,因為他們聽到和看到太多關於兩岸有可能發生戰爭的揣測以及中美為台海可能發生衝突而積極備戰的報道。

    王向偉  2023-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