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外部勢力干預香港 如何應對
5月9日下午,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世界政黨與政治研究中心秘書長、港澳研究室主任張建博士受邀參加香港大學中國制度研究中心學術前沿講座,重點圍繞美國政府的香港政策演變、特徵及趨勢這一主題發表演講,並就如何應對未來提出了具體的思考建議。此次講座由香港大學政治與公共行政學系副教授、中國制度研究中心總監閻小駿主持,來自外交部駐港公署、香港特區政府部門的有關人員以及港大師生到場聆聽。
張建表示,中美在香港議題上的主要矛盾是中國政府在香港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的核心利益和「一國兩制」的實踐與美國試圖在香港構建自由、民主、人權的價值觀和實現「以港遏中」目的之間的矛盾。其博弈邏輯主要體現為主權與霸權的兩種秩序分野,善治與霸道的兩種治理結構,融合與霸凌的兩種發展格局。
張建分析了不同歷史時期的美國對港政策演變過程,並且將其概括歸納為五個階段:第一個階段,19世紀到二戰前的美國對港政策謀求商業利益,將香港視為向東亞、東南亞擴張的戰略要點;第二階段,二戰前後至新中國成立前後的美國對港政策是謀求國際地位,削弱英國殖民體系的支點;第三個階段,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的美國對港政策則是將香港納入遏制中國的「冷戰體系」,作為全面遏制、封鎖和演變中國的前哨陣地,對港政策具有明顯的「冷戰」特色;第四個階段,20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的美國對港政策則是高度關注香港前途走向、以國內法確保美國在港利益存在;第五個階段,香港回歸以來的美國對港政策則從附屬於美國對華政策、注重在港經濟利益轉向「以港遏中」、注重地緣政治利益。尤其是特朗普政府以來,隨着中美關係進入競爭博弈時期以及香港政治生態的變化,美國對香港事務的介入力度不斷加大。美國一些敵對勢力是干涉香港事務的最主要外部勢力,成為「一國兩制」香港實踐最主要的外部干擾因素。其主要行動包括:進行大規模的涉港製裁,取消香港的單獨關稅區地位;推動「港獨」國際化,為「港獨」分子提供支持和庇護;通過所謂「民主對抗威權」的敘事包裝;聯合盟友共同干預香港事務;唱衰香港。
張建指出,當前美國對香港的政策主要呈現四個方面的特點:一是打壓香港與遏制中國相結合;二是國內立法與行政手段相結合;三是支持反中亂港與藉助國際平台相結合;四是抹黑詆毀與直接制裁相結合。
張建認為,未來美國對香港政策趨勢主要體現在六個方面:一是美國將繼續利用「三法一命令」(《美國—香港政策法》《香港人權與民主法》《香港自治法》和《關於香港正常化的行政命令》)施加制裁;二是推行「價值觀外交」,更加註重藉助「人權」議題加大對香港事務的干預;三是打造「涉港聯盟」,共同通過國際平台發起涉港議題施壓。同時,他也認為,美國會更多地藉助國際組織平台,重新加入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等特朗普退出的國際組織,包括五眼聯盟、七國集團施壓,以意識形態為主進行鬥爭和政治制裁,減少經濟制裁措施,回應涉港利益集團的訴求,維護美國在港經濟利益;四是國會推動新的涉港法案和條款,作出新的涉港製裁;五是在「精準制裁」和維護美國在港經濟利益之間取得平衡;六是藉助包括國安法焦點案件在內的重要時間、事件節點施壓。
對於未來的政策建議,張建提出了五點思考方向:一是外部勢力干預港澳事務的所謂「自由、民主、人權」價值觀取向在其對華政策與對港澳政策中的互動平衡。二是外部勢力干預港澳事務在其國內民意中的認識發展與反應。三是中央層面與港澳特區層面在防範和遏制外部勢力方面如何在「一國兩制」框架下達到協同效應。四是防範和遏制外部勢力干預港澳事務的制度建設與實施機制如何與中國對外戰略、外交政策的目標平衡。五是防範和遏制外部勢力干預港澳事務與爭取國際社會支持「一國兩制」在港澳的實踐之間的平衡。同時,他認為,反制美西方在香港議題上的反應應注重差異化、在香港議題上的制裁更加精準化,在香港議題上的介入更加常規化,在香港議題上的滲透更加多元化。
具體而言,張建有以下幾點建議:第一,綜合運用政治、經濟、外交、法律等多種手段應對外部勢力干預香港事務;第二,防範和遏制外部勢力干預香港事務要加強反干預、反制裁的機制和能力建設;第三,充分利用外部勢力對港政策的差異性,採用不同烈度和等級的反介入、反干預以及相應的互動政策;第四,嚴格按照香港國安法有關條款打擊外部勢力對香港事務的干預;第五,推動基本法第23條立法,發揮香港國安法和23條立法的協同作用;第六,繼續發佈外部勢力干預香港事務事實清單,揭露外部勢力干預香港事務的事實;第七,香港特區政府以及民間機構通過多種方式反駁美國的打壓;第八,以美國在香港的戰略利益、經濟行業經濟利益牽制美國對香港的制裁;第九,結合新情況新問題有效落實中央對香港的全面管治權,推動「一國兩制」在香港的高質量實踐。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文章原刊於《中評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