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保障委員會:疫市求「存」 儲蓄為應付不時之需

2020-11-16
 
AAA

2020年是充滿挑戰的一年,全球疫情持續,繼而衝擊本港經濟,各行各業的發展難免受到影響。近期相繼有航空公司及旅行社更陷入財困,迫不得已進行架構重組或關閉其下業務,令普羅大眾人心惶惶。面對市場前景未明,部份港人的工作機會和收入相對減少,甚至停薪留職,靠積蓄渡日,因此承受著不同的壓力。而港人的儲蓄習慣,是否又有很大的改變呢?

香港存款保障委員會(存保會)連續第三年委託香港民意研究所進行香港人儲蓄「安全感」指標調查。是次調查透過隨機電話訪問形式進行,於2020年8月至9月份訪問共1,000名18歲或以上的香港人。結果發現約六成七受訪香港人表示有儲蓄習慣,與去年的數字比較,變化不大。當中每人每月的平均儲蓄金額維持約7,000港元,較去年下調約7%,回落至2018年水平。

Saving Monitor 2020_1.png

儲蓄帶來「安全感」

同時,調查顯示香港人平均認為擁有50萬港元的儲蓄就能獲得足夠的「安全感」,較去年的78萬明顯減少。這反映出在疫境當前,港人不但沒有放棄儲蓄目標,反而堅持儲蓄習慣,並自行作出適當調整,較低的儲蓄金額足以令他們安心滿足,展現出迅速應變的能力。

Saving Monitor 2020_4.png

以「應付不時之需」為儲蓄目標

經濟波動或促使港人調整每月的預計收入、支出和儲蓄金額,但卻喚醒港人儲蓄的重要性。在本年的調查中,多達四成六受訪者表示儲蓄是為了「應付不時之需」,比率較去年上升8%。調查亦發現,港人為應付未來預測不到的「不時之需」,更加有計劃地儲蓄。當中接近四成受訪者表示自己有訂下本年的儲蓄目標,比率較去年增加6%,更有七成認為自己能達成訂下的目標儲蓄。

Saving Monitor 2020_5.png

從另一角度看,疫情及逆境使我們重新調整價值觀,明白到世事多變,更要把握時機及早規劃。為了保障自己及家人的日後生活,應建立恆常的儲蓄習慣。尤其是新一代,可以藉此機會啟發他們了解儲蓄的重要性,為未來作好準備。即使香港經歷許多風雨,但憑著港人能屈能伸精神,實幹進取的特性,相信未來仍是充滿無限的可能。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