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聚嶺南》美國政治中的「中國牌」 有效嗎?

2020-12-18
 
AAA

f43e8598928f8d9da94e887a3b2ea0f4.jpg

作者:嶺南大學政治學系助理教授張冬

美國總統特朗普任內對華政策逐漸強硬,不但與中國進行了“貿易戰”,還互相驅逐了記者和關閉了領事館。四年前,在競選美國總統的過程中,特朗普就不斷打「中國牌」,試圖強調中美貿易對美國製造業的衝擊。比如,特朗普公開表示,中國進行操縱匯率從而利用「不公平」的貿易佔美國的便宜,從美國搶走了幾百萬的工作機會。我們不禁要問,特朗普的「中國牌」在多大程度上影響了美國民眾對於貿易以及全球化的態度?


筆者和兩名合作者於2017年對美國民眾進行了基於調查的實驗研究(survey experiments),試圖對這一問題進行探討,研究成果於今年10月份發表在《國際政治經濟評論》(Review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雜誌上。我們主要關注在過去十五年左右經常被美國政客使用一張「中國牌」,即所謂的中國通過「匯率操縱」進行不公平貿易。正如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格曼和很多經濟學家指出,如果是十年前,討論中國是否進行匯率操縱,即壓低人民幣幣值以促進出口,恐怕還存在一定爭議;但近五年,沒有證據表明中國仍然還在進行此類匯率操縱,甚至可以看到中國央行為了防止人民幣貶值而動用外匯儲備來穩定幣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近年來的報告也不支持中國進行貨幣操縱的說法。也就是說,特朗普近些年來關於中國匯率操縱的言論實際上是一種不實信息(misinformation)。

be17901f-ece5-4307-ac9c-fff8ff22db92.jpg
我們的研究發現,當美國民眾接收到了這種不實信息後, 即中國通過操縱匯率來促進出口和搶走美國工作機會,他們並沒有顯著改變對貿易(包括對華貿易)的態度。當我們試圖糾正這種不實信息時,告知被調查的民眾中國操縱匯率的這個信息是不實信息後,他們也願意接受這個觀點,更正自己的認知。不過,即便獲得了真實的信息,他們也並沒有增加對貿易(包括對華貿易)的支持度。簡言之,美國民眾願意接受真實的信息,來更新自己認知,但這並沒有影響他們對貿易的偏好。同時,我們也發現,一些強調中國經濟對美國製造業威脅的信息,比如強調中國造成了幾百萬製造業工作流失,也並沒有顯著讓民眾更為反對對華貿易。這些研究發現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民眾對貿易的態度是一種相對穩定的偏好,可能由結構性因素所決定,而受政治家打“中國牌”的影響相對較小。


進一步引申來講,在美國當今政治極化的氛圍下,試圖在選舉中打“中國牌”來改變選民對候選人的偏好恐怕也作用有限。既然“中國牌”的作用有限,那麼未來美國政治中關於中國的討論和爭論可能不應該簡單地被理解為“中國牌”,即為通過操縱中國議題來為其它的目標服務,而是中國本身已成為了一個政策目標。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