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彌昌:中美關係新常態下的香港

2023-07-24
袁彌昌
香港大學政治及與公共行政學系榮譽講師
 
AAA

 shutterstock_1128603932.jpg

7月3日,警方國家安全處懸紅通緝8名流亡海外人士,政府亦高調支持警方的行動,令本港與外界普遍作出治港方針將繼續向左傾斜的解讀。殊不知在7月9日,內地知名政治博客「靖海侯」發表一篇題為〈我們到底需要一個什麼樣的香港〉的文章,指《港區國安法》實施後,有少數人包括官員和議員動不動拿國安法出來做事,令國安法被「泛化利用」,是「寧左勿右,不管後果」、「變成了推銷個人政策的殺手鐧、當成辦不成事情的擋箭牌」,看似賣力落實中央要求,本質是卸責、敷衍、消極的表現,引起香港政界廣泛關注,紛紛揣測文章的動機與用意。

另一邊廂,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訪華後,中美關係從最低點「止跌回升」。美國高級官員訪華及與中方官員會面的頻率,可能比以往兩國友好的時候還要高。中美關係回穩的速度,讓中外各界人士,特別是鷹派和左派,大出意料之外。在這些背景和因素的影響下,本港政治很可能將面臨一段混沌期以至調整期,背後涉及各派之間的角力。

中美考慮戰後新秩序

當我們一邊聽到美國財政部長耶倫說到「試圖與中國脫鈎將是災難性的」,另一邊就連美國中央情報局長伯恩斯也表示,美國與中國在經濟方面高度互相依賴,試圖與中國脫鈎是愚蠢做法,便清楚中美「復交」是美國國策,至少在明年總統大選前,也不會輕易改變。而很不巧,中國經濟又的確是毫無起色,以致中國除了跟美國唱好這台戲之外,其實也別無選擇。

筆者認同本版作者中山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孫興杰的研判:他指出瓦格納事件暴露了俄國存在的結構問題,進一步增強了烏克蘭取勝的前景,可以預見戰後俄國的實力和地位將進一步被削弱。

照道理,中美兩國現在必須開始考慮未來的戰後秩序──那將會是一個俄國衰落、中美誰都不可能取代誰、世界由中美兩國主導的場景。目前不少評論人士,還停留在中美角力或美國打壓中國這種脈絡之中。筆者不是說它們不存在,而是假如現在中美重新接觸,並非單純是為了管控分歧和風險,而是開始構建戰後新秩序,那麼中美「復交」的基礎,便會變得比人們一向所想像的牢固和更具積極性,不會輕易被打破。

5f80cf73e4b01f39e7ea64d0.jpg

「國安法治港」的不可持續性

回到香港。中美關係回穩,政界中人當然看在眼裏,也可以想像鷹派和左派心裏肯定不是味兒,畢竟他們早已押注在中美交惡無法回頭,認定香港長遠只有「一國」沒有「兩制」,希望「撥亂反正」的階段長期持續,「動不動拿國安法出來做事」便可升官發財。這些就是靖海侯文中所指的「寧左勿右,不管後果」,將撥亂反正與「保持香港獨特性」、香港的「由治及興」和鞏固香港國際地位三者對立起來的人。他們擔心一旦中美關係好轉,治港路線亦可能隨之改變,屆時將影響到他們的地位與利益,因此可以預見他們會先下手為強,設法將香港卡頓在目前「國安法治港」的階段。

不過問題又來了──這些人事事以國家安全為念,或許能夠博取上面的一些讚賞和支持;但現在香港人口和人才大量流失,國際聲譽跌入谷底,外國人都不願意來香港,經濟面對種種挑戰,卻是鐵一般的事實,明顯是「國安法治港」的直接結果,當權者責無旁貸。而靖海侯的文章在這個時候發表,說得白一點,就是說明這種做法是不可持續的。長此下去,必定無法達成國家主席習近平總結一國兩制實踐的「四個必須」中的「必須保持香港的獨特地位和優勢」這一點。所以靖海侯才重申,「國家對香港獨特性的設定和把握,還有一個根本上的保證,那就是一國兩制……甚至可以說,實行一國兩制,才是香港最主要的獨特性」。這一定程度可代表內地鴿派與理性派對目前治港方針的急煞車。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文章原刊於《明報》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