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慶成:香港零售業為何反彈乏力?

2023-07-24
戴慶成
學研社召集人
 
AAA

 shutterstock_1469179661.jpg

香港政府為了刺激經濟,在剛剛過去的星期日(7月16日)向全港市民派發本年度第二期消費券。雖然當天颱風襲港,許多市民拿到價值2000港元(下同,338新元)的消費券後,仍然第一時間外出逛街購物,儘快享受消費樂趣。

從電視新聞畫面所見,各大商場、食肆人頭涌涌,多家店鋪的收銀台前皆排起結賬的長龍。受訪的零售商都興高采烈地說,這次派發消費券的措施將為他們帶來一至兩成的營業增長。

但這個火爆的場景恐怕只是一時虛火。根據香港統計處的數據,今年頭五個月,香港的零售業銷貨額只有1719億港元,較疫情襲港前減少了16.6%。香港社會今年在疫後全面復常,可零售業復蘇步伐依然緩慢,至今仍未回到昔日的高峰。

香港零售市道反彈乏力,其中一個原因是疫情後不少港人復蘇式外游消費。例如今年2月中國內地與香港重新開關後,港人前往內地消費蔚然成風。以今年6月最後一周為例,香港過關北上的遊客竟然是同期內地赴港遊客的二點六倍。

很多港人選擇去內地消費,是因為近年兩地交通越來越便利,加上人民幣兌換港元創幾年新低,在內地吃喝玩樂比香港便宜,於是紛紛趁着周末去深圳或周邊城市一日游。在深圳街頭、商場和餐廳,隨時都可以見到香港人。一些數年前冒起的網紅店如「鮑師父」、「太二酸菜魚」等,成為不少港人必買的手信。

反觀香港,零售市道在社會復常後雖然明顯有起色,但由於環球經濟氛圍未明朗,不少港人在日常生活中能省就省。有開餐廳的朋友說,身邊的一些同行捱過了三年疫情,本以為疫後生意會好轉,豈料生意一如疫情期間,結果被迫把部分餐廳結束營業。

在同一時間,過去半年訪港旅客人數不盡理想,與疫情高峰期相比仍有一段頗大的距離,更進一步打擊了香港的零售市道。

資料顯示,香港今年年初恢復對外全面通關後,上半年訪港人數約1300萬人次,只恢復到2018年上半年的約四成。究其原因,除了因為部分內地遊客在香港遭遇不愉快經歷,令香港形象受損之外,也和中國政府的政策有關。

中國經濟去年在封城抗疫措施的拖累下只增長了3%,表現是過去幾十年來最差的。今年年初當局取消抗疫措施後,中國經濟一度反彈,但很快就失去動力。中國海關於是實施嚴厲的措施,防範國內民眾走資。

過去大半年我差不多每個月都會去深圳,發現深圳海關在所有口岸皆有設置X光機,要求旅客將行李箱、背包、手袋和紙袋等大小行李放在上面接受檢測。在以前,深圳海關只會檢查旅客的行李箱。

根據中國海關規定,每人每次出境最多只能攜帶2萬元人民幣(3600新元)。如果過關時被海關發現攜帶的現鈔超過規定金額的話,就有可能被罰款。結果,許多原本有意到香港購物的內地民眾,皆改往內地其他城市旅遊,或者不敢帶大額現金到香港。

上個月,我就有類似的經歷。那天我在深圳乘高鐵回香港,在西龍高鐵站過關時,被一名深圳關員叫停並檢查背包。關員發現我攜帶的人民幣超額後,要求我返回深圳把人民幣存入內地銀行再回香港。結果我一來一回多花了兩小時才回到香港家裡。

與熟悉國情的朋友聊起這件事,我不解地問:現在大家都可以用網絡付款,內地政府限制現金出境能有效果么?朋友解釋,內地民眾在香港購物回內地,內地海關若發現他們買的東西太多,也會進一步要求查看旅客手機的消費紀錄,一旦超額就要繳稅。這種措施變相打擊了內地民眾在香港消費的意欲。

我在網上一查,果然發現不少個案。有內地網民在社交平台上展示深圳海關的進口稅款繳納證明,埋怨說到香港旅遊買了數個名牌手袋,過關被關員發現後要額外繳稅。原來,根據中國海關法,入境的居民和旅客攜帶在境外獲取的自用物品,免稅額度只有5000元人民幣,其餘的皆要徵稅。

內地海關嚴格抽查過關的物品,在另一方面也影響到香港水貨客。今年香港與內地口岸全面通關後,水貨客走私活動一度死灰復燃。但有水貨客被深圳海關嚴密地截停扣貨後,自此再也不敢帶貨。我前幾天在昔日是「派貨」市集的港鐵上水站外圍就發現,以往派貨及取貨的熱鬧場面已不復見,一些依靠水貨客做生意的香港零售行業或多或少也受到了衝擊。

種種跡象顯示,中國政府為了改善國內經濟,越來越大力鼓勵民眾在內地消費。在這個國策下,港府就算加強在內地大力宣傳香港,也很難吸引更多內地人涌港購物。香港零售市場要恢復昔日高峰,恐怕還有一段漫長的路要走。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文章原刊於《聯合早報》

 

延伸閱讀
  • 政府能不能考慮給予積極服務夜經濟的商場商戶,一定的獎勵,例如旅遊或者購物優惠。提振夜經濟,既要全民參與,也應該給予全民適當的鼓勵才對。這一點,值得財政司考慮,最好在財政預算案予以回饋。

    沙千山  2023-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