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幼珉:美國紙上談兵的戰略框架

2021-01-18
吳幼珉
資深時事評論員
 
AAA

WhatsApp Image 2021-01-18 at 10.17.29.jpeg

日前,美國公佈了國家安全委員會2017年制定、特朗普2018年批准的《美國印太戰略框架》文件。

文件包括 「發展可在各種衝突中打敗中國的能力和概念」、「使用軍事力量威懾中國」、「保衞台灣」等反華內容。

《框架》按照慣例應在30年後才公諸於世,特朗普政府下台前卻草草公佈略有刪減的文本。一是爲向拜登政府施壓,希望影響後者繼承相關地緣政治的戰略。

二是特朗普當局沒信心拜登政府會延續前者政策,提前公佈「了斷」該《框架》。

三是向美國右翼交代特朗普政府所堅持的反共、反華立場,顯示特朗普並沒有讓他們失望。

美國印太戰略的目標

《框架》是奧巴馬政府「重返亞洲」遏制中國崛起方針的延續,但涉及較廣闊的地緣政治範圍,特別包括聯合印度反華的策略;指美國希望「加速印度崛起」,從中也能窺覽中印近年發生邊境衝突的國際環境。

讓美國印太戰略「與澳大利亞、印度和日本的戰略保持一致」;而去年四國相關軍演就是在那個《框架》下進行的。

《框架》涉及「在衝突中抵消中國『第一島鏈』內持續的空中和海上優勢」、「保衞『第一島鏈』國家和台灣地區」和「美國主導『第一島鏈』外的所有領域」等行文,比記憶中美軍方過去幾年披露的文件都要「鷹派」一些。

《框架》稱美國在國際間應普及「中國壓迫行爲和在全球施加影響力」的觀念,建立「中國工業政策和不公平貿易方式正傷害國際貿易系統」的國際共識,則與美國民主黨運用「軟實力」對抗中國的說法類同。

總統是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的成員,縱然制定和推行反華政策不一定全都由特朗普親自出馬,但特朗普賞識和委任相關官員,讚同他們意見並據此轉變爲美國的戰略。因此,特朗普對美國政府制定的反華政策應負主要責任。

未來拜登政府對華手法或許有所不同,遏制中國崛起的目標應與特朗普是一致的。

美國右翼的謀略

該《框架》是美國右翼分子的陰謀,卻脫離美國和國際環境,實效和時效性都不太高。

與許多美國反共文人在媒體上發表的反華反共文章相似,《框架》有特朗普團隊紙上談兵的味道。對《框架》,中國外交部發言人也作了批評。

日前,美國務院稱要與下屆政府交接,取消官員出訪,包括駐聯合國大使克拉夫特訪台。

接着,克拉夫特和美國務院副助卿費特與在台灣的蔡英文進行了視訊對談。

不論他們之間談了些什麼,美國政府要換屆,中國崛起和實現全國完全統一的趨勢不變。

世界百年未見之大變局有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發展過程,變局早在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制定那《框架》文件時就已經開始了。

當時,美國國內還沒有發現新冠肺炎,特朗普支持者也沒有大鬧國會山,美國國內分裂還沒有發展到眼下的地步。

現在,中美國力差距不是擴大而是縮小了。

特朗普下台大局已定,鬧劇本該結束。但得到喘息機會的特朗普仍拒絕承認煽動暴亂的錯誤,兩院開啟了對他的彈劾,特朗普支持者仍準備「武力示威」。

上台後的拜登若未能與其他兩黨精英配合,將無法分化瓦解特朗普的支持勢力,美國社會動亂就無法防止。

宋朝宰相給皇帝的一份奏摺稱:「中國既安,群夷自服。是故夫欲攘外者,必先安內。」而在1931年蔣介石提出「攘外必先安內」是錯誤的,因爲那正是日本人發動「九一八」事件的前夕。

現在,世界在「看美國的熱鬧」,美國統治階級卻把矛頭對準中國。

除了中國經濟和軍力增長外;以美國現在的德行,也難以像十多年前那樣利用它的軟實力來維護本國利益了。

因內亂,估計美國對華外交會有一個空檔期。不是說沒有政策,而是沒有「深思熟慮」的政策出台。

在美國國內恢復秩序後,中美則會根據介時綜合國力對比進行新的博弈。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一些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戰略界人士近年開始鼓吹「中國崛起到頂論」,試圖從發展預期層麵塑造中美競爭議題。美國塔夫茨大學教授邁克爾·貝克利等人認為,由於老齡化嚴重、資源匱乏、財政壓力加大、西方對華脫鈎等因素,中國的發展會在未來數年陷入停滯,中國的崛起將會終結,中國在經濟規模上不會超越美國。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不僅難以維持自身對其他國家的經濟吸引力,也會因為內部的挑戰而變得更加具有「侵略性」,這構成了一種「崛起到頂國陷阱」

    趙明昊  2023-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