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和:未來人才在哪裡?
筆者看到科學園最近推出明日創科領袖計劃,夥拍了不少初創企業,在人工智能,生物醫療科技等領域上招聘人才。未來香港確實需要更多吸引外資和初創落戶的條件,租金優惠,才能全面提升香港的創科空間和發展。
早年曾經有不少初創企業落戶香港,例如大疆無人機的創辦人在科大畢業,在本地教授的啟蒙下開展事業,之後獲得大灣區和深圳政府的支持,把業務擴展,現時成為全球首屈一指的公司。同樣地,好幾間專注在人工智能,智能面部辨識,生物科技的初創公司也在科學園起步,從招聘大學生,碩士生和博士生都獲得科學園和政府的支持,而且園區的租金和機械設備也讓這些公司得以省下不少成本,用於研究及開發。
創科局近年持續的投入,多用於硬件和人才招聘上,筆者認為放眼未來十年,可以加強利用各地的經貿辦和貿發局的資源,聯合起來在外地多參與展覽,多與私企合作舉辦講座及比賽,吸納外地初創公司來港設立總部或者亞太區總部,藉此吸引本地人才留港工作。事實上,各大專院校近年積極開辦課程,在多個創新領域上培育了不少人才,我們絕不應該讓他們白白流失到其他市場,一定要盡力提供機會給他們在本地發展。
同樣地,內地不少一線城市和內陸城市都推出非常吸引和優厚的條件讓創科公司落戶,不論是稅務還是租金優惠,他們的市政府都是希望先把氛圍做起來,當一部分的初創公司發展起來,自然能帶動城市的經濟和就業發展。
香港最厲害的優勢是大學的科研能力,以及年輕人拼搏的精神,刻苦耐勞的意志,但目前企業在投入研發相對韓國、新加坡等地不足。政府不妨與本地商界聯手多推動 Hackathon,並且在稅務上提供一些優惠,給予企業空間去發展和投入創新科技領域之上。
未來河套區發展,數碼港和科學園的工作和規劃任重道遠,必須成為香港創科發展的領頭羊,政府在委任董事局領導及成員時,也不妨擴闊基礎,邀請各界具備相關經驗的人員加入,這樣才能更有效利用現有資源和配套,去發掘和留住人才。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