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啟雄:思考的修養
修養是一個人的精神內在價值,那麼應定性是文明禮貌、文化氣質、定還是知識博涵?
從前聽說過「修養」理應是一種非常高雅而大方的形容與代表,它是一個人的綜合素質之概定,也可以具體落實被認為是一種既真誠又懂得「尊重」二字的境界。並且凡事總用善意與從容的態度,去待人接物觸碰生命。其中相信主要程度來自家庭影響和生活中的學習。
再者就上述對「修養」二字恰當的淺出解讀外,也許涉及做人的最高境界,這可形容是心靈之美與外在之美互相交織的結合。然而,修養之「美」理應無處不在,甚至時刻滲透著影響你我的周圍。如果人與人之間、國與國之間都能樂於處行的話,那麼大家不再以偏執與偏向的思想去理解問題,更可以藉此體恤別人多想一點,從而思想上也許容得下別人,屆時相信地球之世界村自然能達致彼此共融、互相進步與和諧的發展。
換言之,修養就是不管你有多強大,每當你面對弱小,亦應好讓他人有發出自己聲音的權利。不論國與國、家與家、人與人之間亦應是這樣。如發生那些以大欺小、恃強淩弱等的行為,這都是欠缺人類文明的行徑,眼見世界上很多人都在標榜自己有修養,但是社會的複雜與私慾利益之構想,往往導致形形色色的人格迷失、不堪入目。
由此可見,我國華夏文明中「萬世師表」孔子對修養學之說早就這樣指出,其內涵是「善思」的,當中意義在於告誡人們,凡事需備審慎思維,先思而後動,時刻保持善於自我反省,促成自我克制與崇禮之標準。並且引伸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之精神,彰顯了凡事均可與人為善、對換思考。每當自己成功之時、毋忘也要幫助別人,釋放「善性」為人為己「提燈照路、利澤他人」這樣才是修養的最高境界。
近月則聞,日本政府提出約兩年後,有意將多年來福島災難所產生的核廢水,準備陸續排放出大海(太平洋),那麼太平洋一帶的漁民、水產業及海洋生態環境等屆時必遭禍害。
此舉不僅於危害到鄰近國家,我們中國也必須嚴正關切其動態,皆因這絶不是一個文明國家的舉止。正所謂「以鄰為壑」將困難和災禍推到別人身上,這些想法情何以堪?
日本是亞洲具有代表性的國家,過往從我們中華文化薰陶底下,怎會不懂孔夫子的一道名言「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這顯然之理。
就此問題,每一個國家也應對世界環境均負上責任。更深明彰顯一個國家的「修養」也是非常重要的考慮。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