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不足】團結香港基金:規劃應更進取 不應睇餸食飯
團結香港基金發表第二份關於醫生人手短缺的研究報告,歡迎政府提出修例,引入合資格非本地培訓醫生。但基金會認為業界應協力推動一個更進取改革方案。基金高級副總裁黃元山認為,「在訂立醫療人手規劃藍圖時,不可單以本地醫療培訓學額出發,以所謂供應主導,睇餸食飯,自我設限。」
基金會提出共22項建議,加強醫療人手規劃上的管治,包括應要求醫專為其於組織、監管、評核及認證專科培訓和資格的法定權力問責,並應清晰公布所有非本地專科資格的認證及承認準則。同時應為香港可考慮為非本地培訓醫生提供實習機會以及明確的事業發展路徑,執業資格試的內容及評核標準亦應適時檢討。同時建議政府繼續完善非本地培訓醫生的專科培訓安排,醫專及醫管局合作考慮向非本地培訓醫生提供綜合合約等。
對於政府建議成立法定的「特別註冊委員會」,基金會認為應設立上訴機制,靈活處理個別未符合所有指定準則的醫療人才,例如覆核已在本港醫療體系內工作一段時間的有限度註冊醫生,是否應加以招攬及保留。
基金高級副總裁黃元山解釋,非本地培訓醫生曾經是醫生人手重要來源,後來制度被廢除,等於「打跛了公營醫療系統其中一隻腳」,令本港醫療系統多年來「單腳跳」。
黃元山說,過去兩年與有限度註冊醫生傾談發現,多方意見都質疑本港正自建圍牆,令很多在海外讀醫的港人子弟「歸家無門」,認為政府今次修例,是在原本專業階梯的「掘頭路」,打開小小的通道,但強調修例不可解決所有問題,建議當局增加財政承擔,責成醫管局及衛生署招聘各級別的醫生。
他指,「先不要問追上新加坡的醫生與人口比例,我們要即時增加3500個醫生,就算用政府自己委託的研究數字,去年醫生總體人手短缺超過1000個,
單單醫管局專科人手短缺欠660個醫生。」
他重申政策改變涉及很多醫療機構服務提供者,認為各方要坐言起行,針對落藥,令本港醫療系統藥到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