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家雄《路》「勇者」

2021-08-01
岑家雄
資深註冊社工
 
AAA

WhatsApp Image 2021-07-28 at 12.45.44.jpeg

當「勇者」,並不是爭強好鬥,而是要如蘇軾所說:「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就是突然降臨的危急不會使他驚慌,無緣無故的受辱也不會使他憤怒。真正的「勇者」不會因一時憤怒而起匹夫之勇,反之能忍辱負重,有遠大的抱負。

談到「勇」,孔子認為君子應是:「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其所指就是有仁德的人,能夠寬厚待人,所以無所憂慮;有智慧的人,能夠辨明是非,所以不會迷惑;有勇氣的人,能夠臨難不驚,所以無所畏懼。君子應具這三方面的品質。當中勇者不懼的品格要求,正與蘇軾的想法一致。

孔子也有說:「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這充份表達了「仁」與「勇」的關係。有仁愛心的人一定會見義勇為,能做出捨生取義的行為才是真正的勇敢。相反,一些看起來勇敢的人,卻不一定都是為「義」而勇,也許只是意氣之勇,他們未必有仁愛心的存在。

孔子還有說:「見義不為,無勇也。」意思就是若面對應該挺身而出的事卻逃避不敢去做,是懦夫的行為。這說法道明了「義」與「勇」的關係。見義不為不僅是懦夫的行為,更是十分可恥的事情。由此可見,「勇」與道德有著密切的相關,見義勇為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十分推崇的行為。

從以孔子和蘇軾的談「勇」,可看出其與道德修養有著密切的關係。「勇者」需能忍,要具仁愛心,更要持正義,絕不是當霸王,以勇武號令天下,滿是一己,卻忽略仁德愛人之心。「勇者」絕不易為,諸君可願當真「勇者」?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忍侮於大者無憂,忍侮於小者不敗」,能夠忍受大的屈辱與詆譭的人就沒有甚麼憂慮,忍受小的屈辱與詆譭就會立於不敗之地。常言道:「小不忍則亂大謀,不能忍的就是因為視野狹窄,只以自己為中心,看不到全盤大局。

    岑家雄  2023-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