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丹旭:走上銀幕的黑與惡

2021-09-06
 
AAA

1212 (2).jpg

身邊的好些中國朋友,最近都在追一部名叫《掃黑風暴》的電視劇,據說它的尺度之大,能和幾年前火爆的電視劇《人民的名義》媲美。

《掃黑風暴》有強硬的官方背景,總顧問是直接負責掃黑除惡的中共中央政法委秘書長、中國全國掃黑辦主任陳一新。

電視劇8月上旬開播,在暑期檔中脫穎而出,雖然絕大多數演員都是「大叔級」,主題也非常政治化、主旋律,但播出後的效果卻出人意料。該劇在豆瓣的評分一度達到八分,類似「大boss到底是誰」等話題,頻頻在社交媒體衝上熱搜。

電視劇中,中央掃黑除惡督導組進駐虛構的中江省綠藤市,在這座長期被黑惡勢力籠罩的城市撕開了一道口子。電視劇的頭幾集,把黑惡勢力的無法無天刻畫得淋漓盡致,讓人看完背後涼颼颼。

丈夫失蹤後堅持上訪14年的薛梅,剛看到督導組到來的曙光,就在鳴冤路上光天化日之下被殺害;而她被害時,督導組的車就與兇手用來掩飾作案的洒水車擦肩而過。

看守所內,涉黑的企業老闆馬帥大搖大擺吃着豪華日料、抽着雪茄;他進看守所,竟是為了在督察組到來時避風頭。就當他動搖立場,打算說出14年前一場命案的秘密時,卻在看守所離奇暴斃。

中央督導組抵達當地的第一頓自助餐,餐廳里暗流洶湧,官員之間談笑風生卻暗藏機鋒。督導組組長駱山河看似輕描淡寫的一句「希望一個月之後的慶功宴,在座的各位都能夠參加」,讓一些官員心驚膽戰。

以掃黑除惡為題材的刑偵劇在中國電視熒幕上並不常見,劇中黑惡勢力胡作非為、政法系統與黑社會相互勾連、盤根錯節的利益鏈,大尺度地反映了中國社會黑暗的一面。美麗貸、裸貸、菜霸行霸、凌辱少女、栽贓警察等情節在劇中出現,既具現實感,又有衝擊力。

劇中幾個反派角色,讓很多觀眾看完後直呼細思極恐。黑老大高明遠表面上文質彬彬,實際上心狠手辣,面無表情的一句「掐了吧」,就讓可能暴露自己罪行的人被毒死在看守所;他一邊與包養的年輕女子你儂我儂,勸女子與她母親和好,一邊卻派人殺害她的母親,轉手還把她送給副部級的「保護傘」。

另一名反派孫興,更是讓很多觀眾恨得牙痒痒。這名性格扭曲、十惡不赦的人物多年前被判死刑,在父母托關係找門路後走出監獄,整容改名繼續為非作歹,經營非法貸款,凌辱為救弟弟的女大學生。

除了懸念迭起、劇情緊張刺激,這部電視劇的故事原型更是成為吸睛亮點。這些戲劇化的情節,改編自中國過去幾年掃黑除惡中多起轟動一時的真實案件,包括震驚中國社會的孫小果案、操場埋屍案、湖南文烈宏涉黑案、海南黃鴻發案等。

有網民稱,「根據真實事件改編」是這部電視劇「最恐怖的字眼」;也有人感嘆,「現實永遠比電視劇更戲劇化」。就拿孫興的原型孫小果來說,他在層層「保護傘」庇佑下,在死刑面前死裡逃生,還獲得斷崖式減刑,其犯罪手段極端殘忍,匪夷所思的程度甚至超過電視劇劇情。難怪有人說,電視劇若是原原本本把孫小果的罪行都拍出來,恐怕都難以過審。

中國官方從2018年開始,展開為期三年的全國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掃黑風暴》是對這項運動式的掃黑除惡行動的成功宣傳,通過電視劇中正義與邪惡的鬥爭,推高中國民眾對掃黑除惡的關注度,也讓更多人感受到打擊黑惡勢力必要性。

掃黑除惡如今轉向常態化,同時也有了「續集」。政法系統是掃黑除惡的主力,但黑惡勢力的「保護傘」恰恰來自政法系統。中國政法系統目前正展開一場「刀刃向內、刮骨療毒」的自下而上教育整頓行動,涉及公安、檢察院、法院、國安和監獄,也就是俗稱的「刀把子」。

全國政法隊伍教育整頓試點工作去年7月啟動,今年2月,第一批教育整頓在市縣兩級集中開展。官方在前天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披露,2月底至7月31日,已有超過17萬名政法幹警因違紀違法遭到處理處分,數量之多令人驚嘆。

上月中,全國第二批政法隊伍教育整頓動員部署會召開,對中央和省級政法機關教育整頓作出全面部署。這意味「清洗門戶」的行動將從基層上升到更高層級,很可能動到更大的利益,揪出更大的「老虎」。掃黑除惡的行動讓社會大眾拍手稱快,中共二十大前的這場「刀把子清洗」,如果革除政法系統更大的頑疾,未來搬上熒幕,說不定會比《掃黑風暴》更精彩。

 

文章原刊於《聯合早報》。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