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毅興:「犧牲」房屋用地搞創科 科技園必須地盡其用
施政報告出爐後,最多人談論的一如以往是土地房屋問題,「北部都會區」成為焦點;要數另一重點範疇,必然就是創科發展。在覓地建屋寸土必爭下,當局建議的「新田科技城」達150公頃,加上涉及馬料水填海的科學園擴容等計劃,至少已有240公頃新增土地供科技園公司(下稱科技園)使用,面積等於13個維園。被行政長官稱為「香港創科旗艦」的科技園即將邁向20周年,坐擁這大遍土地,如何公平分配及地盡其用,事關重大,影響著本港未來經濟轉型的長遠發展。
政府近4年投放逾1300億元發展創科,相比科技園,數碼港獲資助的規模相形見拙,但兩者每投資1元同樣吸引到外間投資13元。最新施政報告提出重啟馬料水填海,加上沙田污水處理廠共88公頃新土地,由原先建議作住宅用途,改為全用來滿足科學園擴容計劃。這個計劃連同科學園本身22公頃用地、三個工業邨的217公頃用地、新田科技城,總共接近500公頃土地,都由科技園掌控。需知道,這些土地如用來建屋,單位可達數十萬個之多,如今政府用來發展創科、推動再工業化,大眾沒有太大反對聲音,這是基於一個大前提— 相信並希望每寸土地用得其所,發揮最大價值。
新的創科用地當然寄望用來發展最新創科產業,例如本港有優勢的生命健康科技,而科學園近年也算是培育了四間獨角獸,但工業邨呢?多年來也被批評殘舊老化,有五金廠、食品廠仍是90年代模樣,當中最新的項目是將軍澳工業邨DT Hub,而該處的先進製造業中心和元朗工業邨的微電子中心,分別於明年中和2023年才完工。工業邨「再工業化」進度龜速,結果特首要在施政報告中「出聲」提點:「我已邀請科技園公司開始構思興建第二個先進製造業中心。」科技園主席查毅超上月受訪,還好意思說擔心「再工業化」下廠房需求大增,一定要及早規劃用地?
現時工業邨其實不缺地,上月傳媒報道指出,3個工業邨就有超過十幅土地「矖太陽」中,將軍澳工業邨的情況最嚴重,該處90萬平方呎地空置,空置率高達12.5%,加上元朗及大埔工業邨分別40萬及26萬平方呎的空置用地,3個工業邨合共就有156萬平方呎地被浪費。業內人士統計,單是將軍澳工業邨其中4幅空置用地,樓面面積就逾200萬平方呎,這些珍貴土地資源長期未有善用,實在不能接受。
另外,翻查資料,早年科技園以賤價約600元批地予外國大企業搞數據中心,被指淪為「租機劏房」事件,曾被廣泛報道,最終鬧上法庭,園方的「優惠政策」公平性備受質疑。綜合來說,工業邨土地被閒置浪費之餘,土地運用上的公平性亦出現問題,這正好解釋了為何政府新增的創科土地,絕大部分也是供港深創科園、科學園擴展,而沒有工業邨份兒。政府可以為科學園特別起一個白石角站、為港深創科園起一條鐵路延線接駁,但沒有建議大埔墟站加延線接駁大埔工業邨、康城站再延長至將軍澳工業邨,工業邨猶如變成無人理會的「孤兒仔」一樣。
科技園並非不知道工業邨問題多多,但一直沒有正視,在特首「提點」後不久,最近終公布將工業邨定位為「創新園」(INNOPARK),稱要以此推動先進製造業等新興行業的發展。這是否只是一個口號,暫不得而知,但有一點很清楚,施政報告文本約60頁,「國家」及「土地」字眼提及逾60次,「創科」、「房屋」、「科技」則各提及40多次,這多多少少反映政府視創科的重要性僅次房屋。然而,政府除了不斷批地予科技園外,是否需要訂下一些績效指標(KPI),以衡量其推動創科成效?同時,如要將「再工業化」的過渡期盡量縮短,就不要再資源錯配,工業邨不應再將土地投放在一些諸如數據中心等已發展成熟的產業,所以政府必須好好監督科技園,將資源善用,以免日後難保為求令空置率不至太難看,找一些企業再搞「偽創科」業務,濫竽充數。
作為「香港創科旗艦」的科技園任重道遠,大興土木之前,必須先檢討現有資源,再定好長遠策略,包括全方位培育創科人才等,這樣才不用再行冤枉路、使冤枉錢,能成功令本港創科蓬勃發展,這樣全社會為此「犧牲」用作解決房屋荒之用地,才算真正有價值。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