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澤遠:「70後」高官嶄露頭角

2021-12-06
 
AAA

 shutterstock_1987309406.jpg

中共省級黨委換屆目前正緊鑼密鼓地進行,「70後」(1970年代出生)高官開始批量進入省級領導班子,在政壇上嶄露頭角。
10月份以來,新疆、河南、山西、安徽、江西、江蘇、湖南、廣西、福建、河北、西藏、雲南、內蒙古等10多個省級黨委完成換屆。粗略統計,進入省級常委中的「70後」已接近30人。
多名「70後」進入省級領導班子,標誌着中共高級幹部隊伍補充了更多「新血」,中國政壇開始了新一輪世代更替。
1949年中共建國後,曾在很長一段時間沒有規範化解決中高層領導幹部更替的難題。尤其在文革期間,最高領導人毛澤東為了掃除政治阻力,提拔了一批資歷不深的中青年幹部擔任重要職務,取代那些不理解、不支持文革的元老。其中包括中共政治局常委王洪文、張春橋,政治局委員江青、姚文元。1976年毛澤東去世後,王張江姚作為「四人幫」被打倒,文革就此結束。
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鄧小平成為中共第二代領導核心,中國走上改革開放之路。當時,文革後重新掌權的老幹部已進入暮年,幹部隊伍急需系統補充「新血」,選拔年輕幹部成為重中之重。中共高層開始制定新的幹部選拔原則和標準。
1980年8月,鄧小平在中共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提出:選幹部要注意德才兼備。「所謂德,最主要的,就是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和黨的領導。在這個前提下,幹部隊伍要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並且要把對於這種幹部的提拔使用制度化。」1982年,中共十二大將幹部「四化」標準,也就是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寫入黨章。
1992年春,鄧小平在南方講話中再次強調:「中國要出問題,還是出在共產黨內部。對這個問題要清醒,要注意培養人,要按照『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的標準,選拔德才兼備的人進班子。」
2002年,中共在十六大前制定了《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作為選拔幹部的依據。2019年,習近平主導的中共,重新修訂了這個條例,但「四化」標準一直是條例堅持的原則。
在「四化」原則的指導下,中共通過五年一次的換屆,在各級黨組織中實現了幹部隊伍的新老交替,避免了文革後領導層「斷代」的局面再次出現。
按照不成文的規定,中共各級領導層換屆時都有比較明確的年齡要求。一般而言,鄉科級中,30多歲乃至20多歲的幹部要佔一定比率;縣處級中,30多歲的幹部要佔一定比率;地級市、廳局級領導層,40多歲的幹部要佔一定比率;省部級領導層,50歲上下的幹部要佔一定比率。最高決策機構中央政治局中,50多歲的幹部也要佔一定比率。
如今,中共省級常委領導班子中的「70後」幹部正處於50歲上下的黃金年齡段,他們中的多數將有望更上一層樓,在未來幾年晉陞正部級乃至更高職位。
已躋身省級常委班子的「70後」中,劉捷等幾名新任省會以及副省級城市的「一把手」,前途尤被看好。
本月2日,51歲的劉捷從中共貴州省委組織部長調任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書記。這是劉捷繼湖南、江西、貴州之後,履職的第四個省份。在中國政壇,多地、多崗位履職經曆本身就是一筆政治資本。
劉捷在江西新余市主政時,曾為一個家庭陷入困境的米粉攤主站台,也曾和志願者一起上山撿垃圾。有人質疑他這些舉動是「作秀」,對此他回應稱:「有人議論是他的自由」,「這說明大家關心你,實際上也是對我的鞭策,很有效的監督。」
2016年,劉捷從江西省新余市委書記升任省委常委、省委秘書長,成為當時全國首位「70後」省級常委。2018年他調任貴州省委常委、秘書長,後擔任組織部長。
杭州市不僅是省會,也是中國15個副省級城市之一。這些城市的「一把手」需要具備把握全局的能力,通常也比其他省級常委更有機會升遷。比如趙龍,今年1月從福建省委常委、副省長調任副省級城市廈門擔任市委書記,10月就升任福建省代省長。
在新晉省會城市「一把手」中,1973年出生的劉洪建是最年輕的一位。劉洪建曾長期在福建工作,擔任過福建省旅遊發展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南平市長;去年7月升任雲南省副省長,今年5月升任雲南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本月初又出任昆明市委書記,升遷之快令人側目。
另一名新晉省會城市「一把手」的「70後」是中共山西省委常委、太原市委書記韋韜。韋韜今年2月才從正廳級的廣西北部灣國際港務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調任山西省副省長,10月升任山西省委常委,11月又出任太原市委書記。
在明年秋季中共二十大前後,除了省級領導班子,中央國家部委也將迎來換屆。作為政壇新生代,「70後」在換屆中的表現無疑將受到輿論關注。但整體上看,「70後」高官仍處於歷練階段,需要接受高層考察和社會檢驗。他們能否成為省級黨政或中央部委主官,幾年後才能見分曉。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文章原刊於《聯合早報》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