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少:大灣區航空成敗難料
疫情隊冧航空業,內地富商、東海航空董事長黃楚標卻逆市加注航空業,成立大灣區航空,定位主攻內地及東南亞短途航線,剛剛更獲空運牌照局發出牌照批准營運最多104航線,但要評估黃楚標這項投資的最終成敗,大概就先了解廉航運作。
大灣區航空獲批的細節不贅,簡單來說可以在香港運載乘客、貨物或郵件,無限次往返香港國際機場,牌照有效至2027年2月20日,預料最快亦要在第二季才能啟航。
未來主要航點,包括內地及鄰近的日韓台、東南亞,甚至南亞地區。在104條航線中,包括48個內地城市航點,最短途的航點是廣州;而東亞地區航點則包括中國台灣、日本、韓國,其中申請營辦的日本航點多達13個;東南亞泰國、越南、菲律賓、印尼等東盟國家。
航空業是周期性很強的板塊,疫情下哀鴻遍野,當中廉航龍頭春秋航空算是在今次疫情跑出的一間。而今次在黃楚標搞國際航線,似乎也在複製春秋航空的成功經驗,逆市出擊,除了開拓內地航線,也在國際航線上避開政治風險較高的歐美地區。
廉航的玩法,主要是靠成本較低,如單一機種、預購模式、快速迴轉(turn around)、密集班次、單點對飛等等,以降低訓練前艙及後艙組員成本,受惠於共用零件、簡化維修作業的效益。
Business Model的另一個核心的部分,就是定價及收益管理,着重分析市場需求,由此判斷出每條航線的最佳推廣價。而且還會善用促銷手法,一口氣賣出大量「期票」,預售時expiry date沒有太大彈性的機票,打賭顧客屆時不兌現,過程中配合數據分析,不斷改變定價,從而令客人覺得作出最具成本效益的選擇,保持價格吸引力和市場競爭力。
事實上,翻查中國的航空業歷史,兩次主要的行業整合出現分別在2003年SARS之後的三大航空公司主導,以及2008年金融海嘯後的國航入股深圳航空、東航併購上海航空。而今次大灣區航空登場,同樣是經濟不景氣下發生,但要判斷今次大灣區航空會否成功,實在言之尚早,牽涉的因素太多。
而至於黃楚標為何有氣魄搞一盤資本開資如此巨大的生意,至今仍然是個謎。但現時有關他的資料不算完整,只能初步整理一下:
有關黃楚標的公開資料不算多,黃楚標的背景。他是廣東潮陽人,中國地產發展商,東海航空董事長,有深圳樓王,深圳李嘉誠美稱。三歲到港,60年代就是徙置區居民,26歲創業,85年在深圳成立東海集團,2001年建黃楚標學校,2006年發展民營航空業,可稱得上是一帆風順。
他在90年代在深圳中心區就圈了不少土地儲備,可見他的底子不是一般的雄厚,根據公開資料,黃楚標旗下東海集團大部分土地均是「協議拿地」,在香蜜湖農科院片區,以招、拍、掛方式拿到土地,在1997年建了東海花園,隨着不斷的壯大,奠定他所謂「深圳李嘉誠」的地位。
不過,當中最觸目的當然是當年前行政長官曾蔭權涉貪案及成為香港數碼廣播有限公司(DBC)的股東,讓他的身影浮現在公眾眼前。如果黃楚標不只是一介商人,而代表着一定政治能量,到底他為誰效力?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