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若水:中國為何要裝備兩型電子戰機?
現代化信息戰爭中,制電磁權成為制勝的關鍵,電子戰機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廣義的電子戰機體系龐大。有的以運輸機為平台改裝,如解放軍的運-8電子干擾機、運-9通信對抗機等。但這類電子戰平台體型大,速度低,也不具備硬殺傷能力,只能執行遠距離支援干擾,無法伴隨戰鬥機作戰。另一種是在戰鬥機臨時掛載電子吊艙,但這種方式功率小,壓制力低。
於是,專用的伴隨式電子戰機應運而生。此前,只有美國和澳洲裝備有美製EA-18G「咆哮者」艦載型電子戰機,系在F/A-18F「大黃蜂」戰鬥機的基礎上研製的。憑藉強大的反隱型、反雷達及火力打擊等綜合優勢,咆哮者曾經在軍演中「擊落」美國空軍的F-22「猛禽」隱型戰鬥機。
去年9月珠海航展期間,解放軍第一款專用電子戰機殲-16D首次公開亮相。今年1月下旬,殲-16D首次出現在台灣海峽附近空域。近日,採用海軍航空兵現役塗裝的殲-15D電子戰機,出現在山東艦航母的飛行甲板上,成為解放軍第二款專用電子戰機。
美軍目前只有海軍裝備電子戰機,兼為空軍和海軍陸戰隊提供支持。而中國成為當今唯一同時為空軍、海軍分別裝備不同電子戰機的國家。殲-16D和殲-15D分別隸屬空軍和海軍。
改造方式也類似,拆除了基礎型戰機的紅外搜索與跟蹤系統以及機炮,安裝了相似的全套電子戰設備,包括翼尖的多波段電子信號接收吊艙、可兼做接收機/干擾機的有源相控陣雷達、通信對抗系統等。因對標美軍「咆哮者」,殲-16D官宣代號為「咆哮狼」。而因殲-15代號「飛鯊」,殲-15D被軍迷稱為「咆哮鯊」。
兩大軍種的作戰環境不同。中國空軍面臨着重要的國土防空任務,可以根據來襲戰機前出部署防禦殲-16D。而海軍艦載機需要跟隨航母戰鬥群遠洋巡航,但殲-16D無法上艦,而運-8電子干擾機等又鞭長不及,殲-15D就成為航母隨身佩戴的電戰利劍。
「咆哮狼」「咆哮鯊」都能夠綜合運用軟、硬受傷,壓制摧毀敵方雷達。軟殺傷方面,捕獲分析敵方雷達的輻射強度、類型、輻射源位置,然後展開電磁干擾、壓制,癱瘓對方雷達系統。硬殺傷方面,則可掛載霹靂系列空空導彈,及鷹擊-91反輻射導彈。鷹擊-91能夠3.6馬赫的超音速,循着對方雷達輻射的電磁波進行導引,精準鎖定目標予以摧毀。
殲-16D可與殲-20聯手,無縫伴隨作戰。殲-20主要用於奪取制空權,殲-16D用於奪取奪取制電磁權。殲-15D則可通過壓制毀傷敵方各種雷達,為己方艦載戰鬥機開闢安全通道。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