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志平:清明

2022-04-05
何志平
嶺南大學香港與華南歷史研究部研究員
 
AAA

 shutterstock_1935871120.jpg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每年陽曆四月四日或五日。冬至後的106日。《曆書》:「春分後15日,斗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清明逢寒盡春來,萬物復甦之時,正可表示對祖先的崇敬。

清明日,當太陽到達黃經十五度時,春回大地,草木繁茂,空氣清新,景色明麗,萬物欣欣向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三月節……物至此時,皆以潔齊而清明矣。」。清明一到,氣溫回升,雨量增多,是春耕春種的時節。因此,古時農民非常重視清明,並據此而安排農務。

中國古代將清明分為三候:「一候桐始華;二候田鼠化為鵪;三候虹始見。」第一候時白桐花開始綻放;第二候時氣陰的田鼠不見了,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第三候時雨後的天空可以見到彩虹了。

這時候,中國南北地區的氣溫大都回升,黃河流域之平溫上升到攝氏十四度左右,大陸沿岸海水之溫度也緩緩上升。來自海洋上的暖濕空氣若碰上原地的冷空氣,就會凝結成毛毛雨,天氣就變得陰雨綿綿。

農諺所謂「清明穀雨兩相連,浸種耕田莫拖延」、「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對農民來說,清明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到了這個時節,氣溫升高,稻作已經進入發芽分化期,這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另外,「過了清明不起阪,一個渣糰少一碗。」這些農諺提醒農民必須要注意節候,對於農事不可遲延,如果過了清明節,還不犁田者,則秋收必定減少。

但是,「二月清明莫上前,三月清明莫落後。」要是清明在農曆二月,天氣必寒,此時不可下種子;清明在三月則必須及時下種,不可遲緩。由於清明時節霪雨紛紛,氣候變化大,冷熱無常,作物生長多少會受到影響,所以農夫們也需要特別注意稻作的生長情形。

清明時節乍暖還寒,雖然有時候是吹東南風,黃河以南一般氣溫會回在攝氏十度以上,但大部分地區尚未完全脫離東北季風期,所以有時冷鋒還是會過境,氣溫變化很大。所以清明時節的著衣,雖開始除去冬裝,輕裝外出,但當遇上陰雨綿綿的天氣,就應及時添衣,防止受寒、淋雨而感冒。

很多人白天穿著涼快的裝束出門,晚上天氣變冷就易於著涼,所以有「三月初,寒死少年家」這麼一句俗諺。另外,配合乍暖還寒的氣候特點,進食時不宜過早貪吃冷飲。

清明節是從清明這一節氣演化而來的。在二十四節氣中,只有清明和冬至兩個節氣演化為節日。節氣是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誌,而節日則包含風俗習慣與紀念意義。

清明節是中國傳統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古時,有春秋二祭,春祭在清明,秋祭在重陽。祭祖掃墓前,需要先到親人的墳前清除雜草,給墳墓添加幾鍬新土,修整好墳頭,在墳沿修排水溝,防止雨水沖入墳中而產生塌陷的危險。在修好墳墓後,將預先準備的三牲祭品,供奉墳前,燃點香燭,焚燒冥鏹,以示對逝者的哀思。

在香港,清明節掃墓祭祖,一般是供奉鮮花牲禮、焚燒紙錢金錠等。但是,新界原居民清明祭祖,還有「拜山派錢」的習俗。祖堂家族的後人到祖先的墳前拜祭,便可得到「利是」,「利是」多少視乎該年村公所的收入多寡而定,這種「拜山派錢」的習俗已有超過一百年歷史。

清明節亦源於古時另一個節日寒食節。寒食節,又名熟食節、禁煙節、冷節,距冬至一百日,在清明前一天或兩天。這個節日的主要節俗是禁火,不許生火煮食,只能吃備好的熟食、冷食,因而得名。除了寒食和掃墓祭祖的習俗外,古時清明節還有很多其他遊樂風習,如踏青、盪鞦韆、蹴鞠、放風箏、牽鈎等等。

【鏈接】清明節來源

傳說,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為逃避迫害而流亡國外,飢渴無力又遍尋不著食物時,隨臣介子推割下自己大腿上的一塊肉,煮了一碗肉湯讓重耳喝了,使其恢復體力。19年後,重耳作了國君(晉文公),重賞當初伴隨他流亡的功臣,唯獨忘了介子推。介子推並不爭功討賞,悄悄的到綿山去隱居了。

晉文公聽說後,羞愧莫及,親自帶人去綿山尋找,山高路險,有人獻計,從三面火燒綿山,逼出介子推。火熄後,人們發現背著老母的介子推坐在一棵老柳樹下被燒死了。晉文公裝殮時,在樹洞裡發現一封血書,上書:「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為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將這一天定為寒食節。第2年晉文公率眾臣登山祭奠,發現老柳樹死而復活。便賜老柳樹為「清明柳」,並曉諭天下,把寒食節的隔天定為清明節。

清明掃墓是中華文化孝道的傳承,是慎終追遠、敦親睦族的體現。更可以讓後代瞭解先人的艱辛,珍惜眼前。祭祖敬拜的,是前人祖上的先驅者,他們為後代舖平了道路,讓我們可以有蔭乘涼到今天。我們又怎樣為來者拓荒,為基業搬磚添瓦,留下這一代的努力和鴻爪?

《歲時百問》中說:“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

願 香港生機重現,政治清明!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文章原刊於《港澳發布》
 

延伸閱讀
  • 清明節亦源於古時另一個節日寒食節。寒食節,又名熟食節、禁煙節、冷節,距冬至一百日,在清明前一天或兩天。這個節日的主要節俗是禁火,不許生火煮食,只能吃備好的熟食、冷食,因而得名。除了寒食和掃墓祭祖的習俗外,古時清明節還有很多其他遊樂風習,如踏青、盪鞦韆、蹴鞠、放風箏、牽鈎等等。

    何志平  2023-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