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伯達:治港不能也不應離開政務官
紀律部隊出身的李家超即將掌舵香江,有評論稱這是「政務官治港」的終結。姑勿論這個結論是否準確,面對波詭雲譎的政治形勢,傳統的政務官「治港」確實頗為吃力。但從現實而言,香港的政務官本身是非常優秀的,只不過以前被過度神化,一些政務官在經歷修例風暴的洗禮之後,已調整思維,展現魄力,不論誰執政,治港還是不能、也不應離開政務官。
俗稱AO的政務官,一向被視為「天子門生」,絕大多數都是名牌大學的高材生,經歷了內部嚴格的行政訓練。他們語言能力強,做事一絲不苟,熟悉政府運作管理和政策制定,到立法會解說對答如流,至少不會出洋相。
目前政府共有七百多名AO,他們一向被視為政府管治核心,亦是培養政府高層官員的人才庫。過去的四任特首有兩人出身AO(曾蔭權、林鄭月娥),政府主要官員不少也有AO背景,加上掌握實際操作的決策局常任秘書長都是AO,因此形成了「政務官治港」。
AO的優秀不必多言,但之前被過度神化了,他們長期生活在封閉系統,缺乏政治訓練,對國際政治和中國國情也不甚了了,太平盛世還好,如果遇到政治風暴,難免進退維谷。2019年修例風暴一役,暴露了AO出身的特首缺乏政治判斷力和危機處理能力(她自言「我不算是很懂得政治的人,我是一個管治的人。」)。不少AO高官依然「政治中立」,任由黑暴橫行,有的甚至在內部「鬧革命」,要求特首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調查警方執法。
正是在這場風暴,以警察為首的紀律部隊「孤軍作戰」,顯示了政治忠誠,造就了李家超、鄧炳強、曾國衛等一批「武官」崛起,也造就李家超成為特首。這未免對AO形成心理衝擊,建制派也出現妖魔化AO的聲音。
不過,特區政府要做到良政善治,要「以結果為目標」,都離不開AO的合作和支持。AO的執行力強,「會做事」,只要與時俱進,調整過度注重程序、因循守舊的作風,就能夠「做成事」。
新任特首組閣,也不能排斥AO。事實上,AO本無黨。他們在一些思維上也許比較一致,但並非理念一致,也沒有「政綱」,談不上形成一個完整的政治集團。比如,被視為李家超內閣成員大熱的譚志源也是AO出身,後來當上了全國人大代表,難道也被納入「AO黨」?
AO當中也有不少勇於任事者,他們之前主要是囿於政治氣氛和傳統政治文化而縮手縮腳。在國安新時代,一些AO也展現了魄力和承擔。比如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在過去兩年的抗疫,衝在第一線,並且廣泛與各界溝通。空降擔任廣播處處長的李百全,更是一夫當關,僅僅一年就有效整頓了香港電台,解決了這個「老大難」問題。
李家超正在組閣,並且提出將設立三司副司長。三司之中的政務司最受關注,司長或副司長最好有一個AO出身者,一來可以有效調動政府部門,同時也可提振AO低沉的士氣。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