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學廉:香港再工業化的前景和考慮

2022-05-19
劉學廉
治港新政成員、香港青年時事評論員委員成員
 
AAA

 WhatsApp Image 2022-05-19 at 11.06.13 AM.jpeg

立法會於5月18日討論有關「制訂全盤工業藍圖,推動香港工業發展」議員議案,而筆者一直認為政府有責件扭轉本港產業結構嚴重傾斜的情況,積極主張政府發展創科,而推動再工業化,目的正是希望拓闊本港的經濟結構。至於制訂一套工業發展藍圖,的確對本港再工業化發展有着必要性和迫切性。

產業單一的危機
事實上,香港工業界在70年代叱吒一時,成功透過加工貿易創造過萬億港元的貿易額,製造業佔當時本港GDP比例更高達到31%,令香港一躍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但後來香港經濟逐漸轉型發展金融服務、旅遊、物流、工商業四大產業,將香港徹底變成一個高度開放的外向型經濟體,放棄工業實業發展。

但問題正是令本港經濟容易被外圍環境主宰,亦令香港經濟結構變得過分單一。以疫情為例,新冠疫情導致上年訪港旅遊業絕大部分時間處於冰封狀態,單是旅遊服務輸出全年就大跌90.5%,零售、物流等出現不同程度下滑,更因防疫政策出現停工停市,勞工市場急劇惡化,失業率至今更處於5%的高位,基層市民絕對深受其害。

過往工業政策零散導致未見成效
其實特區政府早已意識有關問題,並有嘗試擴闊本港產業結構,保持香港競爭力。在2016年度《施政報告》中。時任特首梁振英已把「再工業化」列入施政重點,提倡調整工業邨政策,並積極開放科學園園區,出租予創科產業,希望藉此達致經濟結構轉型 ,避免過份集中在中四大產業。

然而,政府的確有政策重振香港工業,但問題癥結在於發展時欠缺具體的規劃藍圖和發展指標、導致推動產業時政策過於零散,及具體措施落實力度不足。即使政策落實多年,製造業在2021年香港GDP仍只佔少於1%,四大產業卻繼續佔GDP 60%,明顯至今未有扭轉產業結構傾斜局面。另一方面,香港的科研投資在2021年僅佔GDP的1%,反觀鄰近深圳的科研投資佔GDP達4.2%,亦表現出本港政策未有精準刺激創科產業發展。

全盤及前瞻性的工業發展藍圖
其實今個年度的施政報告中提及發展「新田科技城」;及在重組政府架構上,將「創新及科技局」改組為「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充分感受到政府對創科產業的誠意和重視。而要改變過往政策零散導致成效有限的問題,正是需要一個具全盤及前瞻性的工業發展藍圖。

以國家於2015年制訂的《中國製造2025》為例,國家訂出明確和可預見的工業發展藍圖,指明聚焦十大重點領域發展,例如資訊科技、生物醫藥和醫療器械等,並有八項配套措施作支撐和保障,最終目標是在十年後成為世界製造業強國。而筆者正是期望改組後的「創新科技及工業局」能主動以國際視野制訂中長期、全面而清晰的策略性工業發展藍圖,包括具體目標、各階段進程、時間表等,讓本港的「再工業化」有明確發展指標,有效改變香港的經濟結構。

總括而言,筆者希望政府盡早制訂全盤工業藍圖,有效推動本地再工業化,讓本地工業再次起飛,全面提升本港競爭實力。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筆者就今年9月聯同香港青年工業家協會,推出本人第三份新型工業化倡議書。自2021年開始,本人提出第一份再工業化倡議書,繼而在2022年夏季,本人推出第二份再工業化倡議書

    周浩鼎  2023-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