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桐山:放下內外之別通關 成熟一個做一個
李家超成為行政長官當選人之後,在多個場合都被問到如何處理和內地通關與和國際通關的關係,但李家超都無法給出明確答案。這不怪李家超,因為和內地通關事宜,其實權不在香港一方。李家超也一直說,上任後會盡快和內地溝通通關條件,並沒有說一定可以。也就是說,內地是否接受香港這種實際上不「動態清零」的狀態呢?個人認為現階段不可能接受。大家更關心的可能是:內地不接受,那麼香港能否捨而求其次,轉為先和其他國家或地區通關呢?
其實過去兩年,香港民意很明顯是希望先和內地通關的,因為香港人過往也與內地交往最密切,而且是「一國」,政治上應該如此。更為重要的,那時候世界其他地方疫情嚴重,香港人當時也害怕疫情,只有內地疫情控制得最好。但經歷過第五波疫情之後,不是說內地疫情控制的不好,泱泱大國一日新增一兩千宗,其實還是控制得非常好。但香港人對疫情的恐懼已經一掃而空。單日新增7萬都經過了,現在要香港人去日本、南韓這些一日新增數萬的國家,已經沒有心理恐懼。我相信一旦通關一定人頭涌涌。
有朋友說:不是喔。如果先和外面例如日韓通關,恐怕與內地通關就更遙遙無期,我們怎能夠如此短視?我回答:正所謂人窮志短。一個人如果足夠餓,你跟他說長遠,是一種何不吃肉糜。這個餓有兩方面,一是經濟、二是出外旅遊的慾望。打個比喻,如果和內地通關可以得到100萬,和其他地方通關可以得到1萬,但前者需要等,不知道等到何時;後者,你彎彎腰就可以撿起來了。你怎麼選?如果你肚子不餓,肯定等前者啦,畢竟100萬和1萬差距很大。但如果你快餓死了,你可能會直接撿起1萬去吃一頓算了,因為你不知道有沒有命等到那100萬。從來沒有人敢說:甚麼時候能夠與內地通關,過去兩年多開過支票的人,事後證實全部是騙子。但一些國家已經率先單方面豁免香港人的入境隔離,也就是單方面通關了,香港只要接受,就馬上互通。時間站在那一邊,民意會往那邊走,再明顯不過。
其實我認為解套的方法就是將通關徹底去政治化。老說香港是經濟城市,既然只要地球不爆炸,早晚都要和全球(包括內地和海外)通關,那新一屆政府在考慮通關這件事上,就應該徹底去政治化。用不着考慮先通哪裡去愛國、去表忠的問題。愛國在心中,「洋裝雖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國心」。香港率先恢復國際往來才能更好提升競爭力,服務國家。
回到疫情、經濟的基本觀察上。首先,人員流動是基本人權,當年是以防疫為理由去限制,如果某些國家或地區疫情受控的情況和香港相當,通關不會增加香港的爆疫風險,我們就應該馬上恢復雙向通關。其次,要採取成熟一個通關一個的態度,因為各地疫情發展狀態不同,無須等到也不可能等到病毒消失才一刀切宣佈通關。
只有徹底去政治化,不以通關先後去論愛國、論表忠,只考慮兩地的疫情風險和經濟利益,香港才有可能走出一條生路。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